发布时间:2023-06-06 浏览量:987
书会对谈现场,从左至右:此次书会学术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副教授季海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甄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的要求,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发起主办“杏坛书会”系列活动,旨在以书会友,以美辅仁,回归阅读初心,坚守学术品位。“杏坛书会”共十期,每一期围绕一本艺术学学界佳作,邀请重量级学者领读,力邀青年新锐与谈,熔铸艺术经典,陶炼时代新知。
2023年6月1日下午,“杏坛书会”第七讲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四层大厅举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甄巍作为领读学者与在场师生和观众分享了《西方现代美术史》(甄巍 著)一书的编写理念。随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棕与此次书会学术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季海洋与甄巍教授围绕艺术史书写规律、个人建构艺术史时代的来临、当代美育通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精彩对谈和讨论。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现代美术史》(第2版)甄巍 著
作为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现代美术史》一书将趣味性和审读相结合,以浅显语言和精彩内容引导广大学生学习西方美术相关历史知识。作者甄巍在第2版修订过程中重在修改相关文字和配图,希望以更精简的语言、最前沿的理论和内容信息,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本书的实际指导价值,提升广大大学生的艺术通识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甄巍分享《西方现代美术史》编写理念
本书脱胎于甄巍教授近二十年来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西方现代艺术史课程的经历。相较于严肃晦涩的艺术史理论铺陈,甄巍教授更侧重对大学生艺术史通识教育和审美思维的培养,以提高非艺术专业大学生鉴赏艺术的素养和能力。甄巍教授表示,对从事专业艺术教、学的师生来说,对艺术作品形式语言的观察、揣摩和讨论常常超越纯粹感性的艺术欣赏行为,使我们经常忽视了艺术最终是为了什么以及它的真正意义。
在甄巍教授看来,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在今天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不缺少观看世界杰出艺术作品的机会。他希望阅读本书的读者在看到自己熟悉的艺术家时,可以不必过度依赖和拘泥于专家在艺术史上给出的解读,而更重视和信任个体的视觉感受和观看体验,敢于评论,将艺术纳入日常话题;同时,他也希望引导受众,在阅读书籍文本和去博物馆、美术馆观看展览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尝试建构个人的艺术史认知体系,在兴趣与问题意识的双重驱动下,逐渐丰满对艺术史流派、概念、艺术家艺术风格的认识和理解,收获属于个人的独特艺术体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甄巍分享《西方现代美术史》编写理念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甄巍教授尤其强调用“身心”体验艺术和用自身实践体验艺术创造过程的重要性。而如何处理海量的艺术史文本与个人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的关系,甄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我们首先要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史本身的叙事,正视重要艺术史学家在艺术史上留下的主流观点和评论。在此基础上,再强调我在书写过程中的个人体验。现代美术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的艺术史学家对同一段历史或同一位艺术家在某个阶段技法、观点的解读有时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学术观点间也存在无数缝隙。拥有不同文化视角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都会为艺术史的发展留下新的注脚。因此,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尝试带入个人在教学、欣赏艺术和创作艺术过程中的个人体验,去想象和感知一位画家在逐渐形成其稳定的艺术风格的过程中,其背后的语言逻辑到底是什么,当然这其中也会融入我在国外参观博物馆时的专题性观察和体会。”
书会对谈现场
《西方现代美术史》将“适合学生”作为最核心的编写要素。甄巍教授认为,对于西方现代美术史料的筛选和评述,需要结合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以平易而开放的心态讲述西方现代美术的历史,给学生提供欣赏、阅读、记忆的基本指导,教会学生分辨比较客观的史实性资料和比较主观的评述性资料,并借助一定的理论模式和方法,形成自己的认识。
为此,除了重要的美术史料,甄巍教授在书中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的章节——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自我评价。“尽管我们反对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但是要想更深入掌握和欣赏西方现代艺术,学生和读者们仍然要对一些事实性的内容有一些基本了解。对于感兴趣的作品,我推荐学生可以动手试着做一做,比如波普艺术,它是一种拼贴,这种艺术创作手法不需要很高的门槛,材料易得,旧杂志、旧书籍或者将现在互联网上一些图像打印出来进行剪贴,去拼贴成一件自己的艺术创作,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也是我所提倡的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艺术史的理解和体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棕在对谈现场
在书会对谈环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棕谈到:“艺术本身能够对抗和调剂日常生活的枯燥与一成不变。它能够带动人的情绪,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假如我们能够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余有规划地对生活进行一些艺术化的安排,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不同。”
古棕教授认为,写生与绘画是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艺术的好方法。写生是对真实生活和真实景物的再现与表达,它可以成为许多热爱艺术的人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为生活给予新的观察视角。“人们每天走过的街道,公园里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交替,观察自然世界对今天的年轻人是有帮助的。它可以让我们走出狭隘的小我视角,在壮阔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让写生成为观察和认识生活的方式,走入生活,构建生活,认识自己,正视自己,这是写生和艺术能够给予我们的滋养。甄巍教授编写本书的初衷,也正是向学生和大众介绍艺术,分享欣赏美术的方法和心情,艺术最终是为人服务,为生活服务的。”
此次书会学术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季海洋
此次书会学术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季海洋认为,《西方现代美术史》希望引导读者打开艺术欣赏的纯真之眼。该书立足甄巍教授多年来在美术实践和艺术教学中的一线经验,向读者展示了一位当代画家如何重新观看西方艺术史上各个流派和大师的作品。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甄巍教授向大家介绍的是学习艺术的经典方法,不单纯是文本和知识。他不忘告诉我们,学习艺术除了感受之外,除了感兴趣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内容,比如真实、问题意识、各类艺术现象背后的语言逻辑、看待不同文化时的立场和态度问题等。”
“杏坛书会”第七讲活动现场师生合影
甄巍教授在对谈的最后表示,“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同时也是一位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对西方现代美术史更深层面的认知,更能领会艺术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一些艺术的核心问题在我头脑中更加清晰和凸显。比如真实。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生活的真实,什么是艺术表达的真实?通过学习、撰写、反思、教授艺术史,这些真正重要的问题正在显现。今天的大学生与十年前相比有很大变化,面对同样的艺术现象,他们的反应截然不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形成了一种受众意识,从画家思维到艺术史家的思维,再到读者、大众、社会、媒介思维,这些都丰富着我的创作体验和情感体验,我希望将这种美好的感受传达给我的读者和学生们。”
据悉,本届“杏坛书会”共十场,将持续至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