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16 浏览量:1273
录王垿《青岛杂诗十七首》
“文以载道”乃古人作文之原则,作文必须弘道,非道不能成文。中国文字催生了中国书法,书法与文字相表里,文字源于生活体验和思维方式,书法映射书者之文化品位与精神品格。刘熙载曰:“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古人云“书如其人”,古谓之书者乃今之书法,古人以书法体现人之道德修为,使之成为“大道”之载体。羲之有云“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又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之独特门类,其核心在于文化内涵的支撑,即以书载道。若忽视书以载道之内涵,单纯强调书法之造型,书法将归于抽象美术,其独立艺术地位何存?然,当今之时代,日常的文字表达已由硬笔书写和键盘输入取代,书法的实用性削弱,其艺术性得到全面释放,呈现出纯抽象造型艺术的发展趋势。由此,当代书法如何秉持书以载道之精髓,保持其独特艺术门类之地位?
书以载道,乃古人之所求,亦吾汲汲以求,勉强论之,以求指教!书法之道,盖“精、气、神”也。所谓“精”,当是书写的笔墨功夫,若无笔墨功夫,书法的形式必不能精,又如何承载“道”?启功先生曾在《论书札记》指出:“每笔起止,轨道准确,如走熟路。虽举步如飞,不忧蹉跌。路不熟而急奔,能免磕撞者幸矣。”又说,“轨道准确,行笔时理直气壮”,“无恰当位置之笔,自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所谓“气”,当是书法作品的气质,是书法作品所体现的作者的文化内涵。儒、释、道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追根溯源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众生平等的慈悲、“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达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儒风,都可以成为书法作品所表现的气质。我最为推崇的中国文化气质是自古一脉传承的正气,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懂得养气养正气,作书才能浑厚天成,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谓“神”,乃书法作品所弘扬的精神内核。中华文化的根本在于人的精神,周敦颐说“文以载道”,书以载道与文以载道本质相同,书法与文字相表里。人类的很多感悟仅用图形、线条或文字不能独立表达,需要通过文字信息和线条造型共同来表达。用文字记录语言,用书法焕发神采,从而达到书文相谐的目的。《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等名帖无一不是“书”“道”相谐、相融的作品,达到了书写艺术与文字内涵的高度统一。书法有法,然法无定法,只有经过长期的学养、阅历、思想、技法等多方面的修炼,才能得心应手地把感情及情绪通过浓淡干湿的墨迹、正欹顺逆的点画倾泻出来。
人文精神乃民族文化之魂,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以人文教化为艺术之根本。中国书法乃中华民族文化之精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书以载道与文以载道具有相同的本质要求。人文精神是中国书法灵魂之所在,强调书以载道实际上就是强调中华民族文化之传承。当然,强调文化传承不应食古不化,当代人学习书法应将其纳入中华民族发展的背景中去解读,研究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流变,体现书法艺术的有序传承和时代特征。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应当体现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弘扬社会正能量,发挥书法艺术对凝聚社会力量、提升向心力的重要作用。当代书法脱离日常文字信息传播的主要功能后,其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中国人文精神的功能应得到强化,当代中国书法应朝着更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
国艺快卖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