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31 浏览量:969
当代大草十家学术邀请展
河北美术学院草书探索展
展期:2021年6月5日—6月25日
开幕式:2021年6月5日上午10:00
展址:河北美术学院南校区展览馆
晋唐一体·全国草书史学术论坛
批评的解剖·当代草书创作论辩
论坛时间:2021年6月5日14:30
地址:河北美术学院南校区北城堡会议室
7楼会议室:晋唐一体·全国草书史学术论坛
6楼会议室:批评的解剖·当代草书创作论辩
主办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草书的理想·前言
考虑到当代书法于古典传统的恢复只有短短的四十余年,它的再生还带着很多不确定性,并且几乎是在一个时代的剖面上,而要承受来自传统,近现代与西方现代性三个方面的冲击并需作出应激反应,如此一来,我们对当代书法便不得不抱有某种宽容与同情。
也几乎在同时,当代书法便被命定地抛入一个危机性境遇,而不得不承受某种天命,它既不能不加改变地与传统共存,也不能游离于经典传统之外任意而为。而要建立时代性权威,则几乎无法在经典传统与时代风格创造之外去寻找。“更进一步的问题,在何种程度上,古老的视觉产生被引入新的艺术风格阶段。一种永久的艺术发展是如何和一段特殊的艺术发展相混合的。这些问题都只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沃尔夫林《艺术史的基本原理》)这一点可能是尤为重要的。站在中西碰撞的现代境遇来审视本土古老传统书法,很容易产生一种激进情绪和变革冲动。现代性以一种天然的合法性给艺术家以鼓动,而走向变革与冒险。由此,当我们对现代性处于被动接受之际,它对本土文化艺术的冲击与伤害便势在难免。不得不承认,我们当下仍处于一种被支配的现代性惯性之中。在这种现代性观念支配下,很难冷静理性地思考书法经典传统与本土文化命运问题。书法也不例外。很多情形下,我们往往将传统作为现代的对立面,因而对传统与现代缺乏主体间性的思考,而尤为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对立冲突。由此书法便成为单面的存在。而更为致命的是,在对现代性偏面的理解下,形式冲动代替精神本体成为现代性的标志。书法由此丧失了精神本源与历史文化向度。
瞻顾书史,古老书法传统是这样一种产物:它由内容(文化)积淀为形式,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化。草书尤其如此。它将书法线条抽象化到极致而贯通形上哲学。“一条线通贯着大宇宙。”(罗丹语)因而宗白华说:“中国书法的线不是西方几何的线,而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自然的气韵变化。是道舞空白的大化流行。”从这一点之笔流出万象之美。开始于一画,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美学散步》
中国草书的线条,更是体现出阴阳往复翕辟,气韵生动即生命的节律。而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称“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即指“一笔书”阴阳通贯,无不往复。天地之际的绵延之维与生命之道。也表明狂草的最高精神与宇宙自然相融合。
“当代大草十家学术邀请展”,应该说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应酬性展览,而是带有批评的立场与目的。它与“晋唐一体—— 全国草书史学术论坛”同时举办便明确表明了这一点,进而也增强了它的学术性与史学性。草书发展到当代,已提示出将草书置于书史语境与“问题丛”中加以审视批评的重要性。质言之,当代草书已进入到需要历史化的进程之中。长达两个世纪的碑学对帖学的统辖已经终结,晚清民初以来持续产生创作效应的碑帖融合一路也已趋于式微。帖学已然独立并推动帖学获得复兴与拓化,这为当代草书创作带来先机。只是当代草书家准备好了吗?这种现实的发问无疑还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多角度的观点和不同看法”。这至少需要从草书史的立场来认识与厘清草书史的周期性与连续性及草书史高峰的标立;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草书史风格的衔接与嬗变及价值确立。“既使是最卓越的天才也不可能超越一些设定好的限制或超越它的时代,并不是总是一切皆有可能。特定的思想也只能在某个发展进程中才会产生。”(沃尔夫林《艺术史的基本原理》)
“当代大草十家学术邀请展”无疑集聚了从20世纪50年代横跨80年代四个年龄段的当代优秀的草书家。十位书家在草书创作领域有着无可争议的代表性。他们的草书创作风格各异,对草书的取法阐释有别,但其共同点则表现在皆以其个性化的草书创作表达了他们的草书审美理想。他们的草书体现出草书经典传脉的当代表达,是草书发生价值转换的重要界面与一环,通过他们的草书创作甚至可以对当代草书存在状态作出一定价值判断,从而体现出他们草书创作的当代张力。但正如当代书法经过四十年发展,又归结到一个新的节点与转捩一样。他们的草书创作也面临着一个节点,即是满足或停留于个性意志的创作,还是选择有难度的艺术史进步意义的书法创作。对于草书家而言,选择了草书就等于选择了书法史意义上的挑战,这种创作选择本身就包含着历史与现实、风格与精神的双重结构,同时还寄寓着思言道的定在。正如方闻在《心印》“伟大的传统”导言中所说:
中国的文学、书法和绘画,不但有一个完整而连续的历史,而且这历史还与一个强大的道德精神传统—— 一种有精神目的却又充满自由多样行为的意识是共同发展的。注重道统,不具备对文化传统中道的认识,任何独特的或者怪异的思想,不管有多么奇警,只能导致妄作,不能载入新的史册。对更新传统原理轮回的信赖导致了种种人在实践上模仿古代典型的心理。以后历代成功的更新无不有赖于恰如其分地复兴古代的风格(《心印》)。
由此,在本土传统文化包括书法整体复兴的主潮中,反思西方现代性和固守本土文化价值—— 穿越西方回到中国,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传统书法与古典文化传统相似,皆是思言道的统一,而不是西方形式化的单维扩张,认识把握到这一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表明中国书法始终在形式背后潜隐着一个精神传统。而仅从草书内部晋唐一体化的审美结构而言,它也体现出草书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张力。
所以从书法理论批评立场出发,我们属意把当代大草十家展览,视作当代草书谋求更高意义追寻与价值预设的一种努力。希冀这个展览在持续的推动中,能够在深化时代风格的前提下,不仅能够生发回应古典草书传统的最核心部分,同时在草书的大传统之下,见出当代草书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