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国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艺资讯
分享到:

一夜成名:慕夏与他艺术上的缪斯莎拉·伯恩哈特

发布时间:2022-08-17 浏览量:1527

1.jpg


以莎拉·伯恩哈特为主角的等身海报正在嘉德艺术中心展出


由嘉德艺术中心和慕夏基金会联合策划的“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Timeless Mucha-The Magic of Line)特展于2022年7月2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将展出至10月30日。本次展览用五个展区展出了慕夏家族收藏的近300件展品。

在众多展品中,7幅高近两米的海报十分引人注目。这些海报的女主角均为一人——传奇的法国歌剧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正是莎拉·伯恩哈特独具慧眼,发掘了慕夏出色的海报绘制才华,使慕夏从寂寂无名的小画家成为新艺术运动先锋。慕夏笔下神采奕奕的伯恩哈特也因这些出彩的海报传遍巴黎大街小巷,声名远扬。


2.jpg


“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展览现场


1878年,18岁的慕夏怀着对艺术的满腔热情前往外地学习绘画。然而,他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屡遭碰壁。他先是向布拉格美术学院(The Prague Art Academy)递交了申请,校方却以“为不没汝之天赋,恕请阁下另谋高就”的评语婉拒了他。随后的一年光景里,慕夏来到维也纳格林剧院打工,开始学习舞台设计。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大量巴洛克、洛可可艺术以及他的艺术“偶像”奥地利画家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的作品。此时的慕夏忙碌于提升画技与谋生,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慕夏学会了摄影,将模特拍下后继续完成作品。这也阴差阳错地形成了慕夏后来写实的画风。然而好景不长,一场大火令剧院倒闭,慕夏失去了经济来源。


3.jpg


正在梯子上创作草图的慕夏


慕夏前往小城米库洛夫(Mikulov),靠卖肖像画维生。1882年,慕夏结识了库恩·贝拉西伯爵,并得到其赏识。库恩伯爵赞助其前往慕尼黑艺术学院学习,并于两年后继续赞助其前往巴黎朱利安学院学习。然而1889年底,库恩伯爵中断了对他的赞助,经济孤立无援的慕夏不得不承接书籍杂志插画以及广告绘制的工作维持生计。尽管这些繁冗的工作报酬十分低廉,慕夏仍然展现出独特的才华。而真正使其艺术生涯发生转折,走向阶段性辉煌的,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歌剧明星——莎拉·伯恩哈特。


4.jpg


莎拉·伯恩哈特 拍摄于1865年 


“顶流”明星:莎拉·伯恩哈特其人

回到19世纪的巴黎,莎拉·伯恩哈特是当之无愧的“顶流”明星。她并非拥有绝色,却足以风华绝代。她以出色的演技和天籁歌喉打动了观众和诸多剧作家,其中就包括大文豪雨果。在国家级的法兰西喜剧院见习期间,伯恩哈特表现平平。在逐渐兴起的更为自由、大众化的“林荫道剧院”中伯恩哈特却大放异彩。

1872年,伯恩哈特凭借雨果戏剧《吕依·布拉斯》的王后一角一举成名。不久伯恩哈特又重新被喜剧院召回,逐渐在巴黎戏剧界拥有一席之地,成为当之无愧的戏剧明星。在此之后,伯恩哈特成立了自己的剧院,前往欧美各地巡演,名利双收。伯恩哈特一生都属于舞台。即使是在晚年截肢后,她仍在轮椅上出演了拉辛的剧作《阿塔莉》。莎拉·伯恩哈特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戏剧作家与演员在一出戏剧中的地位。戏剧演员对戏剧的影响逐渐扩大。而她另一件成就,则是发掘了后来新艺术运动的先锋——阿尔丰斯·慕夏。


5.jpg


《吉斯蒙达》,1894年,217.9×75厘米,彩色石版印刷


1894年,莎拉·伯恩哈特需要在临近的圣诞节前请人绘制即将开演的戏剧《吉斯蒙达》的海报,而慕夏则是当时卢米西埃公司(Lemercier painting house)唯一空闲的画家。就在这阴差阳错的缘分中,慕夏的成稿不仅打动了莎拉·伯恩哈特,也让他本人在巴黎一夜成名。在《吉斯蒙达》诞生之前,海报被认为是商业味十足的“行活”,不算艺术创作。慕夏的作品则扭转了这一局面,据说当时有人贿赂印刷厂的工人才能得到一张《吉斯蒙达》海报,还有人趁着夜色将海报从广告板上偷偷刮下来带回家。


6.jpg


“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展览现场,图为海报《美狄亚》


伯恩哈特当即与慕夏签下合约,要求慕夏为她设计舞台布景、戏剧服装、海报以及珠宝首饰。这份合约维持了六年,在这期间慕夏又为伯恩哈特设计了《茶花女》(1896)《罗朗萨丘》(1896)《撒玛利亚》(1897)《梅狄亚》(1897)《托斯卡》(1899)《哈姆雷特》(1899)等海报。


7.jpg


《撒玛利亚》,1897年,173×58厘米,彩色石板印刷,图片来源: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


精致的装饰美感,神秘的异域风情

慕夏的海报精致典雅,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美感。其风格来源多样,汲取了拜占庭镶嵌画元素,同时具有独特的异域情调和斯拉夫民族风格。慕夏擅长使用富有宗教特色的装饰装点画面,增强场景感。人物背景中的圆形以及马赛克装饰都是典型的拜占庭语言。慕夏戏剧海报如同纸面上的拜占庭镶嵌画。细密的马赛克状装饰与金色都让人感受到教堂内部璀璨耀眼的镶嵌画。


8.jpg


《罗朗萨丘》,1896年,203.7×76厘米,彩色石板印刷,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数据库


在《罗朗萨丘》中,盘亘在标题上的巨龙和背景中盘绕的莨苕枝蔓、蓟叶花纹都会让人想起中世纪哥特教堂的装饰。与 19世纪末兴起的"致命女人"(La femme fatale)形象不同,穆夏笔下的女性更多仍然是"圣母式"的女性。穆夏的绘画深受教堂艺术影响,他笔下的女性也多有着教堂艺术中女性的典雅气质。在繁华和各种美丽装饰的映衬下,穆夏风格的女人充满着生命活力,丰满多姿。穆夏很擅长用曲线表现女性身姿的柔美,具有18世纪洛可可艺术笔下可爱的女性的特点。即使是《罗朗萨丘》中,伯恩哈特女扮男装的形象,穆夏也用S形的站姿突出了柔美女性的特点。


9.jpg


展览现场的幕布上还原了慕夏工作室的场景


另外,慕夏海报中洋溢着的斯拉夫民族特色和各种异域风格装饰是非常吸引人的。慕夏出生的小镇伊万契采是一个保留有浓厚斯拉夫民族特色的地方。那里始终保留有讲捷克语的学校,庆祝摩拉维亚民族节日,讲述民间故事,穿着民族服饰,仍然耸立着有花卉和植物图案装饰的白色小屋。19世纪,泛斯拉夫主义也在欧洲不同地方发展着。来到巴黎之后,作为那里波西米亚文化圈的一员,慕夏对斯拉夫民族文化保持着着认同感。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富有斯拉夫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这种爱国的民族性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愈发明显。


10.jpg


《托斯卡》,1899年,103×36厘米,彩色石板印刷,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数据库


在物质膨胀的19世纪,具有异域情调的装饰品深受追捧。慕夏的工作室本身便充斥着摩尔人的桌子、东方地毯、孔雀羽毛以及各地的古董。他的绘画装饰来自于古老巴尔干教堂中的拜占庭浮雕、马赛克镶嵌画、民俗装饰以及史前装饰图形等。慕夏接触过伊斯兰和犹太教的图案并使这些与斯拉夫民族语言相融合,成为自己独特华美的装饰风格。莎拉·伯恩哈特是一个高调奢华的戏剧明星,这种华美而不失庄重的艺术风格正符合她的审美。

更为重要的是,慕夏戏剧海报十分注重表现表现人物的神态,这也正是打动伯恩哈特的关键点之一。在与伯恩哈特首次合作的《吉斯蒙达》中,身着绣有拜占庭风格花鸟纹饰华服、头戴粉色花冠、手执棕榈叶的贵妇人微微仰首看向前方,神采奕奕。这个场景正是戏剧的高潮——吉斯蒙达参加“棕榈的星期天”游行。慕夏可谓出彩地展现出这一光辉时刻。


11.jpg


《茶花女》,1896年,207.3×76.2厘米,彩色石板印刷,图片来源: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


《茶花女》中,慕夏绘制的伯恩哈特双目微闭,紧蹙的眉头露出淡淡的忧伤。悲剧女主角右手扶槛,左手紧攥精致的开司米披肩,细微的动作勾勒出红颜薄命的姿容。白色山茶花、荆棘缠绕的心脏等元素的加入更加烘托出女主角香消玉殒的命运悲剧。伯恩哈特本人尤爱此幅作品,于1905年赴美巡演时再次使用了该海报,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美国的海报绘制。


12.jpg


《美狄亚》,1898年,206×76厘米,彩色石板印刷


对人物神态描摹更为出彩的是《罗朗萨丘》和《美狄亚》。《罗朗萨丘》讲述的是一个弑君的故事: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君主亚历山大·德·美第奇暴虐荒淫,致使民不聊生。王室近亲罗朗萨丘暗中将亚历山大刺杀。自1834年剧作家缪塞完成这个剧本之后,因革命波澜起伏,政局动荡,此剧本一度禁演。直至1896年才由伯恩哈特搬上舞台。海报展现出罗朗萨丘沉思和酝酿行刺的英雄气度。美第奇家族的族徽、华丽的匕首与衣着使一位风流倜傥,地位显赫的公子形象跃然纸上。

另一幅《美狄亚》则更为精彩。美狄亚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女性,为报复爱人的背叛,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女。海报描绘得正是美狄亚手刃骨肉后惊恐的一幕。画面中人物双目圆睁,大惊失色。倒在脚下的孩子身上不见伤口,却由美狄亚手中血迹斑斑的匕首暗示了其死亡的事实。背景中一轮血色残阳缓缓落下,预示着悲剧的发生与落幕。在表现较为阴暗的题材是,慕夏经常将人物的皮肤绘制成酱紫色或浅咖色。较之其他海报,《美狄亚》的整体色彩也更为沉着,海报整体画面充满了戏剧性表现张力,展现了慕夏杰出的绘画才能。


13.bmp


《带环的蛇形手镯》,黄金、珐琅、猫眼石、红宝石和钻石,1899年

平面之外的珠宝设计

慕夏为伯恩哈特绘制的戏剧海报获得空前成功。除此以外,慕夏还为伯恩哈特设计了首饰等相关艺术品。1899年,慕夏与珠宝商乔治·富凯合作为《美狄亚》演出设计了蛇形手镯。手镯采用了黄金、珐琅、猫眼石、红宝石以及钻石,增添了舞台效果。另外,慕夏还为伯恩哈特在文艺复兴剧院演出的《远方的公主》设计了新颖的百合花头饰。与莱俪·拉里克等新艺术运动时期珠宝设计师类似,慕夏也喜爱使用自然元素,与他画作中充斥的植物装饰如出一辙。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其艺术无不展现出浑然一体的整体性。


15.jpg


《为远方的公主设计的头冠》,1895年,巴黎,金属与珠宝,16*32*26厘米,图片来源:于恺《大艺术家系列·穆夏》,香港高色调出版社,2020(第一版),第101页


15.jpg


慕夏创作的《宝石》海报系列


慕夏为伯恩哈特创作的戏剧海报为其在巴黎打开了商业艺术大门。在“海报热”(affichomanie/poster mania)大行其道的巴黎,招贴画名家众多,朱尔斯·谢雷特(Jules Cheret)、尤金·格拉塞特(Eugene Grasset)、图卢兹-劳德里克(Toulouse-Lautrec)等大师都风格独具。“新艺术运动的旗手和先锋”慕夏绘制的这几幅戏剧海报让巴黎记住了这位来自异乡的画家,伯恩哈特也成为慕夏众多精彩招贴画中最初的“缪斯”。


16.jpg


“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展览现场


一百年多后,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的“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的展览中,慕夏为伯恩哈特绘制的这几幅等身海报仍然具有穿越时空的光彩,不时吸引观者驻足欣赏。在展览现场,仿佛又能重睹伯恩哈特演出的芳容,感受19世纪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独特创造气息,以及慕夏艺术中神秘的、唯美的、永远的魅力。(文/杨佳琳 部分图片由嘉德艺术中心提供)


17.jpg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