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国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艺资讯
分享到: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绘画艺术展亮相安徽博物院新馆

发布时间:2022-09-02 浏览量:1334

近日,“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绘画艺术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展览精选傅抱石作品近百幅,分为“山河颂歌:写生山水”“诗心化境:毛泽东诗意画”两大部分,展期2个月。


1.jpg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1949年后曾任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傅抱石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毕生都在为创造出具有思想深度和精神情怀的中国画而努力,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意识到中国画需要讴歌新时代才能获得新生。这促使他转变了绘画理念和画风,其在潇洒灵秀、恣肆奔放的风格基调上,创造出浪漫激越、豪放壮阔的审美意象。他守正创新,通过写生和创作,拓展绘画题材,变革理念技法,促进中国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他深感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感动于毛主席诗词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感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图景和祖国河山的壮美,将革命圣地、毛主席诗意和新社会新生活纳入画面,作品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他的毛主席诗意画,以其浪漫的意境、豪迈的激情,将中国传统诗意画推入新的境界,成为新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成就之一。


2.jpg


      此次展览由安徽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主办方希望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傅抱石卓越的绘画艺术,领悟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同时饮水思源,体悟中国共产党的创业维艰,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新中国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3.jpg


4.jpg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5.jpg


《韶山》 手卷 纸本 设色 30.5×150cm  1959年6月作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变革开了新局。1954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确定了“中国画写生”的创作途径,以期创作出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傅抱石晚年紧跟时代,提出了“思想变了,笔墨不能不变”的重要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南京写生、1959年的韶山写生、1960年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1961年的东北写生、1963年的浙江写生、1965年的江西写生等系列写生活动,使傅抱石对中国画写生有了独特的感悟。他把握时代脉搏,汲取西方艺术特长,赋予中国画新内容、新笔墨、新思想、新境界。此外,他还提出了中国画写生“游、悟、记、写”的四字诀,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绘画方法论。 

《韶山》是傅抱石以毛主席家乡韶山为对象绘制的写生纪游之作,寄托出画家对毛主席的崇敬热爱之情。全幅以手卷形式展开,将毛主席故居、村落、学校、疗养院和蓊郁的丛林、竹丛以及明澈的水塘、宽阔的道路、高挺的韶山峰峦、起伏的山川在笔下绘写出来。画家将水墨、浅绛和小青绿山水相融汇,又将西方的色彩观念和素描造型手法加以融会贯通,营造出韶山地区特有的山水景物,呈现出青碧蓊郁、秀美幽邃、迷离苍茫的审美意象。全幅气势恢弘雄伟,格调清新自然,为傅抱石革命纪念地题材的经典之作。


6.jpg


《雨花台颂》1958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


      《雨花台颂》是傅抱石以南京革命纪念地雨花台为对象而创作的精心之作,以篇幅巨大、笔墨精湛和丰富的象征性内涵向为人们所重。前景部分作浓郁的松柏肃穆静立,右上角苍松枝叶从画外披拂而下,开笔意气雄大,气势撼人;中景部分则作雨花台丛林茂密,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画面中心部位耸立,学生们组队举旗向纪念碑行进,前来瞻仰、缅怀革命先烈;远处工厂林立,街道商店错落其间,一片繁盛景象。以传统山水画技法表现革命胜地题材,具有崇高而深邃的象征意义,傅抱石是其中的代表性画家,也体现出傅抱石本人提出的中国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理念。


7.jpg


《枣园春色》 1960年作


      《枣园春色》是傅抱石1960年率江苏省国画院写生团两万三千里写生而创作的作品,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在延安枣园办公、居住的场所,为一幅具有经典意义的现代山水画名作。傅抱石运用湿笔、枯笔、浓墨、淡墨的丰富表现力和大胆、概括的用笔,将北方林木诸种优美的姿态在画面中呈现出来。几丛红梅绽放,醒目地加以点题,象征革命者的风骨和傅抱石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全幅呈现出层次分明又大气沉雄的绘画风格。  


8.jpg


《天池飞瀑》 1961年作


      天池飞瀑是傅抱石东北写生所获得的绘画创作题材,为傅抱石泉瀑山水中具有原创性的重要题材之一,突破了古人和其早年此类山水的创作范畴。此画为傅抱石泉瀑山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家利用高远构图法进行空间布局,利用强烈黑白的对比效果,传达出东北山水奇伟、雄迈、博大、浑莽的地貌特色,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瀑布奔涌轰鸣而下,气势磅礴。笔墨酣畅,淋漓尽致,干湿笔并用,浓淡墨互相映衬,充分发挥出中国画笔墨的表现性、抽象性的特点,全幅呈现出雄浑、壮美、豪迈的风格特色。


9.jpg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图》 立轴 纸本设色 212×82cm 1965年作


      毛泽东的诗词“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气魄雄伟豪迈,格调阳刚恢弘,意境高远壮阔。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中国山水画家被毛泽东的诗词所感染,创作了大量的毛泽东诗意山水画,从而成为了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山水画品类。傅抱石突破传统束缚,积极探索新技法与新题材的结合途径,作品恰当地表现出毛泽东诗词的恢弘意境,拓展出中国画表现的广阔空间。在15年的晚年时光里,他不断创作,通过展览、出版等途径将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引入大众化审美领域,为当时的山水画家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长沙》创作的词意画作品,近景以泼墨大写意笔法绘江水浩渺、江边林木坡岸伸向江流中。一舟正向江中驶去,数人围坐舟中,听一长袍青年讲话,写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意象。远处江面开阔,帆船来往不断,江岸都被浓霞映成深红色,写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深秋氛围。大笔挥写,细心收拾,意境高远,不愧为傅抱石作品中毛主席诗意画的精品之一。


10.jpg


《乾坤赤》 1965年作


      此幅是傅抱石根据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意而创作的作品,将毛主席豪放激越、深沉坚定的精神情怀在画面中再现出来。傅抱石将红彤彤的地球放置于右上方主要的部位加以表现,壮丽恢弘,亮人眼目,突出《乾坤赤》的创作主题。并以大笔挥洒,再现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的雄阔境象;同时又在下方以片片落叶将“西风落叶下长安”的萧索意境和“扫除一切害人虫”的豪迈情怀表现出来。画幅左上方郭沫若亲笔题写“毛主席满江红词一阕”,也为该画增色不少。

 

11.jpg


《漫游太华》  册页 纸本 设色 32.5×52.5cm 1960年11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