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国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艺资讯
分享到:

M+开馆一周年,将呈现“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发布时间:2022-09-21 浏览量:616



1.jpg


草间弥生 摄影:Yusuke Miyazaki 鸣谢大田秀则画廊、维多利亚.米罗画廊及卓纳画廊 © 草间弥生


近日,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宣布将于2022年11月12日庆祝博物馆开幕一周年之际,举办首个特别展览“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本次展览将是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回顾展,展出逾200件来自亚洲、欧洲及美国的博物馆主要藏品、私人藏品、M+藏品与草间弥生的个人收藏。展览由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及独立策展人吉竹美香共同策划,以全新眼光诠释草间弥生逾70年的创作生涯,并邀请观众一同发掘艺术启发变化的力量。

回顾展将呈现草间弥生作品中蕴含的核心美学元素,凸显贯穿当中的关于生与死的哲思,以及她对相互连结的追求,并探讨草间弥生如何成为全球文化偶像,创作出今天引人入胜且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本次展览按时序及主题出发,展出草间弥生创作生涯从最早期到最新的作品,审视她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所发展的艺术创作。展览共分6个主题,分别为:无限、积累、全面连结、生物宇宙、死亡、生命的力量,涵盖多种媒介的作品,包括绘画、装置、雕塑、素描、拼贴、流动影像和档案资料——


无限

无限这个概念是草间弥生在其艺术中贯彻始终的主题,由此创作出各种营造无尽空间的绘画、雕塑和环境。她在 1957年离日赴美,在去程飞机上俯瞰太平洋的体验,启发她开始创作《无限的网》系列,在巨大画布填满一圈圈看似无穷无尽的笔触。在往后数十年,她继续将灵感源于自然世界的图案融入画作中。


2.jpg


草间弥生《太平洋》1960年 油彩布本 183 × 183厘米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藏 ©草间弥生


积累

草间弥生年少时便开始艺术创作,创作泉源来自在童年旧居附近河道所看到的“数百万颗白色石头”。她欣赏这种丰富得不可胜数的景象,因此重复和复制技法一直贯穿其作品。“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出她 1960年代初创作、以积累为主题的拼贴及雕塑,以及创作于 2000年代的相关装置和雕塑,藉此追溯这个主题的蜕变。


3.jpg


草间弥生 《流星》1992年 混合媒材,一组 84盒 320 × 840 × 30厘米 新泻市美术馆藏 ©草间弥生 摄影:上野则宏,1992年 图片由新泻市美术馆提供


全面连结

连结和集体是草间弥生艺术的重要价值观,她于 1960年代末的人体彩绘展演阐释其“自我消融”的概念,即是把人是完整个体的观念“消融”,藉此令自我与宇宙重新结合。此主题聚焦于草间弥生在 1960及1970年代为回应当时美国的重大政治事件而创作、极具挑衅意味的作品。全面连结的主题见于装置、档案资料,以及记录草间弥生与其他人合作举行的行为展演的图片及影片,把草间弥生对于自我及生命的哲学观连系到环球事件。


4.jpg


草间弥生《自我消融》1966至1974年 彩绘人体模型、桌子、椅子、假发、手袋、马克杯、盘、水瓶、烟灰缸、塑胶植物、塑胶花、塑胶水果 尺寸可变 M+ ©草间弥生图片:M+,香港


生物宇宙

草间弥生一直对于有机生命深有共鸣,认为草木和其他植物与人类一样,都是充满活力的灵魂。她部分的早期作品源于她对花卉植物的研究。其中南瓜尤其令她着迷,至今仍是其作品中一再出现的题材。她将对自然世界的兴趣扩展至神秘的宇宙哲学,视“宇宙”为万物依循同一法则运作的系统,藉此宇宙观尝试连结天体与个人。她形容她的经典波点图案象征太阳、地球与月亮,以及世间众生。


5.jpg


草间弥生《性爱执念》1992年 塑胶彩布本,共两屏 194 × 260厘米 Lito and Kim Camacho Collection ©草间弥生


死亡

艺术创作让草间弥生能排解对死亡的执迷,并能坚持不懈对抗抑郁症。她毫不避讳这些阴暗感受,以艺术作品坦诚传递生存意志,带来感染人心的讯息。这主题介绍草间弥生的部分早期创作,探讨她年少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目睹的破坏。此主题亦包括她的一些后期作品,表达她对自然界中生命、死亡与再生循环的观察。


6.jpg


草间弥生 《残骸的积累(人格解体帷幕的囚徒)》1950年油彩、瓷漆、种子麻布袋 72.3 × 91.5厘米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藏 ©草间弥生 


生命的力量

自 1960年代起,草间弥生开始在艺术中注入爱、和平与共同体的讯息。艺术是冥想和治疗实践,用以转化她的挣扎。她亦为世界踏入千禧年后暴力处处感到痛惜,宣称她“创作艺术是为了治愈全人类”。展览此部分的作品印证了她的话。在“生命的力量”中展示的《我永远的灵魂》系列(2009–2021)及《我每天为爱祈祷》系列(2021至今),均是她近期的作品,其创作精神是藉艺术的力量克服困难和疗愈伤痛。


7.jpg


草间弥生 《安息之沼》2014年 塑胶彩布本 194 × 194厘米 艺术家自藏 鸣谢大田秀则画廊、维多利亚、米罗画廊及卓纳画廊 ©草间弥生


在西展厅内还有自我肖像一部分,介绍草间弥生从 1950至 2020年的演变。草间弥生在漫长的创作历程中创作过多幅自画像。这些作品没有如传统自画像般描绘艺术家的外貌,而是以多变的风格勾勒其心理及情绪经验。这些作品显示出草间本人如何成为其艺术作品的迷人主题,每件作品均与展览主题呼应。


8.jpg


草间弥生 《自画像》 2015年 塑胶彩布本 145.5 × 112厘米 Amoli Foundation Ltd.藏 ©草间弥生


地下大堂:《南瓜》(2022)


博物馆地下大堂放置两个全新的大型雕塑供公众观赏,它们是带有黑色圆点图案的黄色南瓜,是草间弥生最为人熟悉的题材之一。


B2潜空間:《神经的死亡》(2022)


这是 M+委约创作的大型装置,位于连通博物馆大楼地面和地下楼层的光庭,垂挂至 B2层的潜空间,可以从大楼内的多个角度观赏。这个网状装置作品参考了生物突触的联系,扣连了“无限”的主题,同时代表了“死亡”是重生的必经阶段。有别于本展览中也有展出的 1976年版《神经的死亡》(1976)那种阴沉的黑色圆点,此M+委约创作的新作色彩缤纷,把草间弥生招牌的无限的网化为立体作品,令人为之着迷。

B2展演空間:《圆点执念──渴望天堂的爱》(2022)

此作品位于 B2层的展演空间,此空间充满草间的招牌波点图案和反射镜,天花板还悬吊着布满白色波点的巨大汽球。走进展演空间深处,观众会到达一个四周铺满镜面的立方体环境,提供万花筒般的感官体验。M+这件新作是对草间弥生 1960年代创作的经典镜屋和偶发艺术活动的全新演绎,为理解无限和积累这两个草间作品的核心概念带来新角度,而重复的波点和犹如置身无限空间的幻觉,则令观众感到自己被消融到宇宙之中。


9.jpg


草间弥生 《自画像》1950 年 油彩布本 34 × 24 厘米 艺术家自藏 © 草间弥生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表示:“M+于2021年11月12日开幕后的首年取得了空前成功,虽然博物馆曾于今年1月至4月因疫情暂时闭馆,但至今已迎接153万名访客。作为国际知名艺术家的草间弥生,她的创作横跨不同界别,遍及于全球各地,与M+的精神与理念互相呼应。”


10.jpg


草间弥生 《天地之间》1987 年 混合媒材,一组 5 件 180 × 180 × 12 厘米 Amoli Foundation Ltd. 藏 © 草间弥生 图片:M+,香港


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指出:“草间弥生是我们这个时代影响深远、极能启发人心的艺术家。她的亚洲背景、跨国经历,以及她从1940年代发展至今的独特艺术语言和哲学,使她成为当今全球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我们以全面回顾展的形式呈现草间弥生的艺术轨迹,以完整而独特的视角展示这位富有远见的艺术家的成就,是大中华地区首个同类型展览。”


11.jpg


草间弥生 《南瓜》1998 至 2000 年 混合媒材,一组六件 尺寸可变 艺术家自藏 © 草间弥生


独立策展人吉竹美香指出:“M+的展览为大家提供崭新视角去看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和人生。草间将她的个人经历,包括在艺术生涯中一直面对的挑战,以及她长期的心理健康困扰,在新冠病毒病肆虐全球之际,借着治愈的再生力量转化为创造力。我们很高兴能以崭新角度追溯草间弥生创作主题的蜕变,并带来全新的委约作品,令观众领略这位艺术家邃密的眼光。” 

为配合展览,出版商Thames & Hudson将与M+合作出版图录《草间弥生:1945年至今》。全书收录了策展人论文、专题文章、草间弥生的图像年表、艺术界权威的圆桌讨论记述,还选录了草间弥生创作的诗歌、宣言、过往访谈,以及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字作品。

M+公布开幕后第二年的展览亮点 

除“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外,M+同时公布开幕后第二年(即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的精彩展览: 

“Beeple:人类一号”将于2022年12月起在焦点空间展出

《人类一号》是具突破性的混合数码与实体的艺术作品,由美国先驱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又名Beeple)创作。《人类一号》以Beeple的独特风格创作,是这位艺术家首件结合数码元素与实体雕塑的作品。M+的展览将是此作品在亚洲的首次展出。

“徐世琪:悬浮,香港在威尼斯”的回应展将于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在合院展厅举行

香港艺术家徐世琪在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大获好评的展览,将于2023年夏季回归香港在M+展出,届时会因应场地空间的特质,以全新的面貌展示。此展览为M+与香港艺术发展局携手呈献。

“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将于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在西展厅举行

在世时人称宋女士的宋怀桂(1937–2006)是1980至1990年代中国精英文化圈中的传奇人物。“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按主题呈现为五个部分,追溯宋怀桂从1950到2000年代初的人生和创作,并揭示她一直为人忽视和低估的影响。

“希克奖2023”展览将于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在地下大堂展厅举行

M+将呈献“希克奖2023”展览,展出六位入围该奖的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希克奖2023”得奖者将于2024年初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