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1 浏览量:1198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与纪念沈曾植先生逝世一百周年《海日生花 中日书法展暨第九届翰墨书道会展》于10月11日在东京都内的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日本翰墨书道会,王蘧常先生显彰会与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日本亚洲共同体文化协力机构,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东京华侨总会,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等机关与团体的后援支持,以发行书道杂志《墨》而闻名于中日两国书坛的日本艺术新闻社也参与了此次展览。中日两国书法名家及翰墨书道会成员的81件作品参加展览并交流。
沈曾植(1850—1922),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字子培,号乙盦,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供职刑部,先任贵州司主事,后转为江苏司郎中,迁任总理衙门章京,江西广信府知府,继调任南昌府知府,后擢为安徽布政使,终学部尚书。他的一生经历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张勋复辟、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动荡的大变革。
沈曾植(1850—1922)
近代中国虽文人漫漫无数,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能以“硕学通儒”蜚声中外而为“中国大儒”者,惟有沈曾植当之无愧。王国维很少赞誉什么人,而他却在《沈乙庵七十寿序》里说沈曾植兼有清初诸老社会关怀、乾嘉学人经史考据、道咸以来之民族、地理之学,而且“综览百家,旁及两氏,一以治经之法治之,则又为自来学者所未及”,推之为清末民初学界第一人。沈曾植病逝后,王国维更是在挽联中写道:“是大诗人,是大学人,更是大哲人,四照炯心光,岂谓微言绝今日;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一哀感知己,要为天下哭先生。”
沈曾植的一生,学术与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有心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却未遂愿,反而成就了在晚清学术上的领袖地位。除了上述史学、律令与舆地方面外,还有佛学、经学、考据、道藏、诗学、书学等方面的成就。诗学方面,他被推为“同光体”的代表人物,主张学诗要通“元嘉、元和、元佑”三关,识见宏通。
在晚清新旧学术的转型期中最能体现学术新动向的,一是西北民族历史地理研究,二是佛学研究。沈曾植就是在两个领城都取得了非凡成就的学者,遗憾的是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在说到晚清“地理学之趋向一变”时,还没提及沈曾植就结束了。沈曾植的《元秘史笺注》、《蒙古源流笺注》、《佛国记校注》等,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不失其学术价值。虽然他没有亲临西北进行实地考察,但他对蒙元史的研究、整理、编撰以及对古文獻中涉及西域部分的考证,完全与乾嘉考据学派不同,而更具有经世的意义。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他任总理各国事务门时,俄罗斯使臣喀西尼送来俄人拉特操夫《蒙古图志》里载的《唐特動碑》、《突厥□伽可汗碑》等,似乎有意要考校中国人的学问。他写了三篇精彩跋语,考证之严密、准确让俄国人大为钦服,“译以行世,西人书中屡引其说,所谓总理衙门书者也”,他的学问确实为当时的中国得了一次尊严。
沈曾植很关心早期佛教史,与过去全盘接受佛经所说的传统佛教硏究不同,他开始参照欧洲印度学的成果研究佛教史,视野开阔,思想深刻,不拘泥于传统旧说,提出了许多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说法,如他考证《舍利弗问经》和《宗轮论》差异等早期佛教史疑问等。
沈曾植还是中国禅宗史研究的先驱之一,“胡适当年给早期门的命名‘楞伽宗’沈曾植早已提到,后代所谓北宗禅史料的“发现即《法如碑》沈曾植也早已发现,胡适自信为禅宗史上最重要人物的神会的意义沈曾植也早已指出,保唐宣什在禅宗史上的存在、曹洞宗与唯识学的思想关系,也是沈曾植的最先发明;至于今人研究中颇有创获的中唐韩愈、李贺诗与密宗壁画之影响、唐诗论以‘势’字论诗语盖出自佛教等等,沈曾植也在《海日楼札丛》的卷七、卷五中已经早早点出”。在他的佛教学理与佛教史研究中已出现了某些具有现代意义的转型趋向。
沈曾植不仅是王国维最服膺的清大儒,也是陈寅恪所心仪的大学者,陈早期重点研究西域民族史就是受到他的影响和启发。被誉为日本近代汉学开创者的内藤湖南称沈曾植是“通达中国所有学问的有见识的伟大人物”。1912年,沈曾植蛰居“海日楼”。俄国哲学家卡伊萨林在辜鸿铭的介绍下访问了他,对他的学识惊叹不已,并于《中国大儒沈子培》一文中称其为“中国之完人”、中国文化的典型。1916年,伯希和也与他讨论契丹、蒙古、畏兀儿文和摩尼、婆罗门教源流。
《行书谢庄月赋句轴》 沈曾植 上海博物馆藏 (非此次展品)
在书法学上,沈曾植首次系统、详尽地阐述了碑与帖的关系及发展脉络。在书法实践上,他早年专攻帖学,中年学钟繇,后来穷魏碑,极章草,由帖人碑,熔铸汉隶、北碑、章草于一炉,进入了碑帖融会贯通的独特境界,而在草书上独辟蹊径,创造出“奇峭博丽”(章士钊语)的沈体书法。关于沈曾植的书法艺术成就,其学生金蓉镜曾写道,“即以八法言之,精湛淹有南北碑之胜,自伯英、季度、稿隶、丛冢吉石,无不入其奥窔。有清三百年中,无与比偶,刘文清且不论,即完白、蝯叟为蜾扁书,驰骤南北,雄跨艺苑,亦当俯首。晚年应接品流,长㡧大卷,流而益雄。散落海上,如次仲一翮,山川为之低昂,可以知其书学之大概矣。”此外,其学生王蘧常写道,“师之书法,雄奇万变,实由读破万卷而来。所以予先论师之学问,然后再及於书,后之学先生书者,其在斯乎。”沙孟海则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把沈曾植的书法列为“帖学”的殿军人物:“他是个学人,虽然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的;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秘奥一旦豁然贯通了”。
沈曾植文名、诗名、书名并重一世,身后更隆。他是清季书法最后之大人物,又是民国书法的启迪者,影响了一代书法家,为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王蘧常等一代大师皆受沈书的影响。
沈曾植《节录世说新语》纸本 76.8×34.7cm 嘉兴博物馆藏 (非此次展品)
沈曾植在京城为官期间就与来访的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订交,1906年出任安徽提学使不久又曾赴日本考察教育现状,结交不少日本学者文人。晚年寓居上海海日楼,更有不少日籍学者及书画家来访交流。因而,沈曾植在日本的知名度颇高。沈曾植门人王蘧常虽未曾东渡,但因章草作品参加中日书法交流展及1987年在绍兴兰亭举办的交流盛会等而享誉日本书坛。此次展览也正是以在日本弘扬王蘧常先生为宗旨的日本王蘧常先生显彰会参与发起并主办。
王蘧常先生显彰会创办人郭同庆是王蘧常先生弟子,于1980年代移居日本,这些年致力于在日本研究与传授以章草为中心的中华传统书法。2020年2月曾为纪念王蘧常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东京都与前桥市两地举办了“蘧草传薪·中日书法交流展暨第八届翰墨书道会展”。今年年初,为纪念沈曾植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翰墨书道会暨王蘧常先生显彰会再次策划了以中日名家邀请展的形式来纪念沈曾植先生。得到了两国书法家的响应与支持。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专门为展览作序。日本国会议员福田达夫和中曾根康隆专门书写作品参展。书法家苏士澍、韩天衡、郭同庆分别以小篆,隶书及章草三种书体题写展览主题《海日生花》。应邀参展的日本书法家中有五位是每年新年举办的日本最高峰书道展《现代书道20人展》的主要成员,他们是星弘道,杭迫柏树,尾崎苍石,中村伸夫和吉泽铁之。中国书法界张海、苏士澍、周志高、童衍方、刘一闻、王冬龄、鲍贤伦、王运天、潘善助、崔志强、刘彦湖、王丹、李俊、潘善助、张耀伟、高智群、戴家妙、顾村言、赵军等应邀参展。
此次展览的作品主要有以下三块。其一,两国书法家共同书写沈曾植先生的诗文或联句。张海的《金石物情》楷书联是选自《寄叔言》诗,苏士澍的《寿者诗人》行书联又是选自《寿王部畇七十》诗;周志高的篆书联选自《简甡公 康有为》诗;童衍方的隶书联则选自《寿樊山》诗。日本书道家也同样书写了沈曾植诗句。杭迫柏树的行书对联则选自沈曾植《题内藤湖南扇上艤槎破浪图》诗;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前副校长河内君平的隶书作品则书录了沈曾植先生《海日楼诗集》第一首《晓入西曹》诗句,西泠印社名誉理事山下方亭先生,诗人书家吉泽铁之先生等都书写了沈曾植先生的诗句。
其二,撰联作诗纪念沈曾植先生,其中包括郭同庆撰《鲁殿灵光海日百年祭,汉宫隶草炉薪千年传》、姜熊烽撰《分隶劲草金石流韵 硕学通儒海日生华》等。其三,翰墨书道会的主要成员都带着敬仰的心情临摹沈曾植先生的有关作品,藤村远山副会长选临了楷书对联《云鹤有奇翼 神鸾调玉音》,山田嘉洲副会长敬临了隶书著名对联《惟德就官民无三疾 以理治国道在五常》;临摹对联的还有常务理事田中嘉斋、孙盈衣、张嘉心等;中岛嘉瑛、榎田嘉悦、森田嘉泉、郭京会以及浜田光惠,朱嘉之选临了沈先生致康有为、吴昌硕等尺牍。
日本最权威的书法杂志《墨》也十分赞许并支持此次展览的宗旨,作为协办单位,为此次展览作正版的预告及作品介绍专辑。主办方表示,日本翰墨书道会,王蘧常先生显彰会与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为纪念沈曾植逝世一百周年而举办的《海日生花 中日书法展暨第九届翰墨书道会展》将为增进两国书法同行的交流以及民间的相互理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