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国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艺资讯
分享到:

東京画廊+BTAP举办“新朦胧主义系列展”第11回:惟恍惟惚

发布时间:2023-02-21 浏览量:1085


1.jpg


展览现场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道德经》老子


2.jpg


展览现场


2023年2月11日下午,“新朦胧主义系列展:惟恍惟惚”在東京画廊+BTAP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担纲策展人,展出黄晓亮、康海涛、刘健、王永学和游东醌五位艺术家的作品。这是继2013年以来,東京画廊+BTAP推出的第11场以“新朦胧主义”为研究主题的展览。

关于展览的主题,策展人魏祥奇解释道:“惟恍惟惚,恍可以理解为心中的光明,惚可以理解为心中忽然出现的事物。结合起来看,惟恍惟惚即为心中忽然间的明悟。本次展览中的作品也都有一种朦胧的光亮,是艺术家结合自我与现实之间的体悟。”


3.jpg


展览现场


“新朦胧主义”发端于2013年,由中日韩三国艺术家和理论家共同提出。受“印象主义”启发,“新朦胧主义”并非风格或者视觉样式的标签,而是一种以“主体意识”为特征的新型绘画思想方式和语言形态,是对神性的、心性的、诗性的既往东方文化精神的遥想与接应。策展人魏祥奇认为,在“新朦胧主义”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和空间。假设把艺术家和世界作为两极的话,那么艺术作品就是在两极之“间”的一个停留。它是对两极的同时反映,但是却又游离于两极之外。日本艺术评论家峰村敏明曾指出,“新朦胧主义”中的“朦胧”是一种高境界的“情调”,与中国传统画学理论中的“气韵”相近相通,“作为绘画的朦胧”远重要于“作为图像的朦胧”。

当下,一度被现代性压抑的本土文化和思想得以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新朦胧主义”立足东西方交互的历史节点,重现东方性不同于西方的审美意味,重视亚洲“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重新发掘东方艺术在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史源流中的贡献,映照出东方艺术家对待历史、自然和生命价值的思想形态等东方传统哲学母题的探索与沉思,是东方艺术回归本土的一次有益尝试。


4.jpg


展览现场


在黄晓亮、康海涛、刘健、王永学、游东醌五位艺术家的创作中,本土文化视点被强化,东方本位的艺术特征得到凸显。黄晓亮收集生活痕迹,留意时光流逝中的点滴变化,作品朦胧而诗意浪漫;康海涛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积墨”手法,塑造出宁静、陌生而神秘的画面氛围;刘健将云南黑布的民族元素与大自然的艺术交互碰撞出灵性的光亮;王永学关注自然感受,用铅粉绘制勾勒自然和心灵的笔触;游东醌重视对世界的关照体验,作品中涌动的是非固化的活力,给观者丰富灵动的想象空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本次展览中的艺术家注重表达自身感受性的艺术语言,用以诠释自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他们从东方美学的审美格调出发,描绘中国东方性美学的特征,展现精妙虚静、静谧幽寂和生机勃发的作品意蕴,构建以主观意识为代表的艺术模式,营造中国新时代语境下的艺术氛围与韵味,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纯真之心,探求再塑当代艺术经验内驱力的混沌光亮。


5.jpg


展览现场


6.jpg


展览现场


7.jpg


展览现场


8.jpg


展览现场


9.jpg


展览现场


10.jpg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