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国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艺资讯
分享到: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一场穿梭在古建院落间的“寻邑”之旅

发布时间:2023-06-28 浏览量:1617

1.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现场


2.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现场


2023年6月21日,由大同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主办,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华夏江鸿文旅承办的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在大同古城東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本届大同当代艺术季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艺术总监,王静任总策展人,是首次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大同举办的当代艺术盛事。


3.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策展人王静在开幕式发言


4.jpg


大同当代艺术季策展人王静带领媒体导览


此次艺术季不仅设有国际顶配的“寻邑”主单元,还有本地艺术家探寻大同文化内涵的“寻同”单元;以梁思成、刘敦桢的《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为线索展开的“锁钥”单元;以及探索讨论自然、社会和文化,人类的精神归属和生命消亡,永恒之爱等话题的“万·物·循”当代摄影单元。艺术季“主单元+3个平行单元”的展览体量,汇聚包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朱利安·奥培、劳瑞斯·切克尼、徐冰、邱志杰、宋冬、郭工等近80位国内外顶尖当代艺术家的100余件(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媒介创作及网络交互等最新前沿形式。


5.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现场


展览:一场穿梭在古建院落间的“寻邑”之旅


大同作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曾经是铁马金戈、血火铮鸣,充斥着烽烟与战鼓声的土地,也是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北岳恒山、悬空寺等绝世之美大放异彩的城邑。几千年来农耕与游牧的攻守、对抗和融合,积淀了厚重的文化源流。

本次大同当代艺术季的主题为“寻邑”。寻邑,意为发现和探寻地理意义上的另一种传统与现代连接的关系,也意在制造和寻找与已得文化视野的差异,从而产生探寻的兴味,用现代的视角达成理解文化源流和当下生活的新的共识,用当代艺术的创作成果,展现更新视角下不同媒介及不同空间维度的视觉探索和关系网络。


6.jpg


大同古城東南邑·历史文化街区


展览所处的東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大同古城东南部,街区内坐落有18处文物院落、16处历史建筑和51处织补院落,经过修复、修缮和微改造,这里成为大同古城中保护院落最多的街区,本届大同当代艺术季的全部参展作品便陈列和隐藏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传统院落里,对于参观者来说,寻找和观看艺术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寻访和感受大同古城的奇妙之旅。


7.jpg


念夏艺术中心(摄影_台馨遥)


从東南邑入口处的念夏艺术中心开始,沿古城内的李怀角街向南而行,蔡家巷、正府巷两条街道将整个東南邑分为三大部分,这里分布着“寻邑”主单元展厅和3个平行单元展厅,街巷两侧时不时可以看到各类文创空间、书坊、琴社、非遗体验店、时尚生活方式品牌空间等。


8.jpg


宋冬,《不知我知》


9.jpg


宋冬,《不知我知》


在主单元展厅,艺术家宋冬受本次展览委托创作了作品《不知我知》。展厅建筑外立面上方悬挂着宋冬手书的“不知我知”四字牌匾,而在展厅内部,以煤炭、石窟、琉璃佛像、镜面、电灯等元素为媒介,宋冬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有关佛像寺庙的精神空间,也为大同寻找到作为佛都与煤都、文化本源与当代生活之间的某种精神关联。“‘不知我知’四个字可以从左往右念,也可以从右往左念,念诵时标点断在不同的字后便产生不同的意义。你可以念为‘不知我知’,也可以念为‘知我不知’,它是多重含义的。像苏格拉底说的,我知道我不知道。这是最可贵的。”宋冬说道。


10.jpg


宋冬,《不知我知》


11.jpg


宋冬,《不知我知》


在宋冬看来,煤炭是人类在历史与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延续发展的一种纪念物。这些煤在地底几亿年形成,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此刻,煤炭被幻化成佛,借用石窟的局部形象,这件作品从外面看,像一座当代的佛寺庙宇,但其实牌匾下无门可入;观众在外面透过石窟洞孔看到的也不是佛像,而是一块块煤炭。“这些煤是我与大同的煤炭工人们一起挑选的,选择的标准是看上去像端坐的佛像即可,它们被不同的人选中,一起放到这个空间里,形成一个类似佛像寺庙的精神空间。这是我对大同过去的文化、历史与当代的一种回应。“


12.jpg


宋冬,《不知我知》


“你可以看到展厅里的两尊琉璃佛像周围有很多盏灯,这些灯其实就是万家灯火,它们不是新的灯,是我从不同地方收来的,它们曾经照亮过不同的家庭。放在这个空间以后,变成了这个空间里唯一的照明。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光明。”宋冬补充道。


13.jpg


朱利安·奥培,《舞蹈,人像》


从宋冬营造的迷幻空间中走出,朱利安·奥培的多媒体影像装置把我们瞬间拉回了现实。作为极具艺术综合表现力的虚拟动态艺术创作者,朱利安·奥培关注城市与人的生存空间。高清电子屏上,两个被剥离了生活场景的完全抽象化的人,此刻正欢快地舞跳,极简的人物线条与鲜活的色彩为这座灰白色的古老院落平添了青春活力。


14.jpg


15.jpg


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情人,长城徒步》


“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与德国艺术家乌雷分手前合作完成的《情人,长城徒步》出现在主单元展厅。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发生于1988年春天的这场浪漫到极致的行为,是她结缘中国结缘大同的极富盛名之作。


16.jpg


郭工,《一棵松》


17.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郭工的《一棵松》是一件探究物象无限性的极富哲思的作品,“松”是他者眼中的松,同时也是“松”本身,嶙峋的走势是松,拨开的内在同样是松,佛学中说一切实相,皆是虚幻。现代量子物理层面,同样没有了“实相”,那么什么才是“本质”?……艺术家们从视觉艺术的层面,传达当代艺术的普世理想和多元包容的同时,也双关了当代艺术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时间起承。


18.jpg


徐冰,《地书立体书》


19.jpg


沈烈毅,《雨》


20.jpg


沈烈毅,《雨》(摄影_台馨遥)


21.jpg


沈烈毅,《雨》


此次“寻邑”之旅,如果只顾着在展厅内寻找作品,你可能会错过不少惊喜。在一座院子的大树下,沈烈毅作品《雨》与建筑外墙上的树影斑驳相映成趣,在炎炎夏日为视觉送来一抹凉意。“我是杭州人,也许是江南水乡潜移默化的一些审美影响,一直视水为师,始终在向水学习。我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达到无限接近水的那种自然的状态。之所以选择在石头的表面去塑造水的自然形态,主要源于对中国园林和空间美学的一些理解。不需要喧哗的色彩,在黑色的石面上,好似有微风吹过,掀起水面的一点涟漪。最简单的形态,最简约的色彩便可以表达丰富的意蕴和情绪。”沈烈毅说道。


22.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艺术总监张子康和参展艺术家宋冬、沈烈毅在展览现场


23.jpg


谭勋,《自然系列—日子》


24.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25.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26.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在数字化时代,个体作为世界,每一个灵魂都体会着复杂、丰富、激烈的冲突,甚至令人困惑,亦如艺术自身。4号展厅汇集了一批新锐的艺术家力量,在深化各种形式语言的探索后,打破显学的常规,回到更自我的生命内部探讨艺术的表达。他们以切近个体灵魂的触点,和观众进行良性的交流,在更纯粹真诚的抒发中,更具趣味性的表达举重若轻,彰显出丰饶鲜明的生命力。基于个性的内化糅合,视角线索更加多元,支点筋脉也更加立体, 可见当代艺术生态的多样闪现。


27.jpg


平行单元“锁钥:一次寻访的关键时刻”


28.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29.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平行单元“锁钥:一次寻访的关键时刻”由杨西担任策展人。1933年,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对大同展开了一系列有关古代建筑的考察寻访,并在随后完成了《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的写作。这次学术考察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古代建筑在寻访的实践中被反复构建,逐渐形成了一种延异的空间隐喻。展览试图通过对当下艺术家工作和状态的寻访打破时间线索,来解码这种空间隐喻。以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显影的方法,将历史与当下之间的缓存释放出来。展览以“锁钥:一次寻访的关键时刻”为题,一语双关,不仅仅是对于大同当代艺术在地研究的探索,同时也是对诸多艺术家的作品在“历史空间”中的发酵讨论。


30.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31.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由乔建东担任策展人的另一个平行展览单元“万·物·循‍‍‍‍”当代摄影展呈现了七位来自不同生活区域的艺术家作品。展览试图邀请观众和艺术家一起借由艺术的视角,共同探索和讨论自然、社会和文化与人类的精神归属和生命消亡以及永恒之爱等话题。


32.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33.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34.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此外,作为对大同在地文化的探寻,“寻同”单元旨在通过艺术的纽带探寻地域文化内涵的外延与展开,通过冯永强、高一、郭工、贾志恒等13位艺术家的作品,寻找文化之间的共通和交流,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艺术语言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也让我们更加客观的思考和践行。


35.jpg


“城市更新浪潮中的规划与美学愿景”论坛现场


主题论坛:专家共话“城市更新浪潮中的规划与美学愿景”


大同当代艺术季作为城市介入的一次行动和古城复兴计划合体并进。重新定位历史和当代价值是关乎未来走向的大观念。此次有全球顶级的当代艺术作品云集东南邑,群策群力汇聚各方力量,不仅旨在激活一片区域,点亮一座城,更是以“東南邑”为案例为大同的城市创新提供一种新动力,并以此探讨中国在第二次城市化浪潮里更新发展的可能。


36.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为此,本届大同当代艺术季特设专家报告会与主题论坛。论坛以“城市更新浪潮中的规划与美学愿景”为主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余斯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沈烈毅,深圳社科院人文研究所研究员任珺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更新的思路探讨”“文化空间对城市和区域的影响”“公共艺术对于打造社区精神空间和美学空间的作用”等话题展开分享和讨论。


37.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大同当代艺术季总策展人王静在论坛伊始的发言中表示,现代意义上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始于1960年代-1970年代,城市更新的任务倾向于使城市再生,其表征的意义不只是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而有更广泛的社会与经济复兴的意义。

“城市创新生活场景与街区品质的提升能够有效容纳城市核心消费人群与消费需求,带动城市更新迭代的步伐。由文化艺术孵化出的社区空间,如美术馆、书店、咖啡厅、餐厅这些最基础的城市公共空间细胞,对塑造城市精神与美学空间,连接公众审美教育与多维空间需求,展示城市精神气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次论坛借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的契机,邀请来自城市更新研究、城市规划、公共艺术以及美术馆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进行相关演讲,以期他们从规划及文旅结合的角度,为中国正在进行中的新一轮城市更新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建议与思考。”王静说道。


38.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以《文化兴市 艺术建市》为演讲主题,分享了近些年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在上海市进行的各类城市美学规划实践。在俞斯佳看来,城市更新不是一个新的词汇,之前的旧城改造、城市复兴、乡村振兴、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微更新都可以算作是城市更新,而真正的城市更新应该是一种“有机更新”。

俞斯佳随后以墨尔本联邦广场片区更新、纽约高线公园的运作模式、伦敦巴特西电站、荷兰鹿特丹拱形市场、瑞典马尔默西港新区、上海朝阳新区等国内外城市更新和公共设施改造案例,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城市更新发展进程的五大特点和趋势,分别是综合性开发、多方参与、历史保护、公众优先与可持续发展。


39.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伟强教授在分享中首先表达了对大同市“一轴双城”的城市格局发展规划战略的赞同。当今,在突出文化建设的主背景下,如何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推动和激发城市更新的活力尤为重要。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展自2015年开始举办至今,深圳市也连续举办了9届深港双年展,每座城市都在挖掘着各自的在地文化基因,探寻着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如果说以往的展览内容更多强调的是宏大叙事,强调参展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参展作品的视觉震撼力,那么近些年来的城市公共艺术生活与展览则更多深入民间,深入基层,走进社区,推动着城市小微空间的更新与老旧设施的改造,这种变化使公共艺术介入生活的方式更具在地性、亲民性与互动性。从这个角度上讲,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的举办对于塑造大同的城市文化艺术品牌,激活古城内生动力,连接大同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生活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王伟强说道。


40.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带来《美术馆建设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演讲。张子康是中国民营美术馆建设与发展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张子康馆长看来,城市美术馆的建设与运营对带动城市创新动力具有很强的关系。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生活的体验地与发生地,构成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和美学空间。美术馆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以空间为原点,通过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也连接着城市居民的公共审美需求和多维空间需求。同时,美术馆与城市社区的紧密连接,更彰显了城市的精神气质与核心价值。张子康随后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近些年举办的国际展览以及香港M+博物馆作为香港文化新地标,对激发城市活力,接续国际与本土、传统与当代、融合与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沈烈毅教授通过近些年在上海社区、公园、菜市场等地生发的城市更新与小微景观、公共设施、装置雕塑、建筑单体设计实例,讲述了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城市空间更新、社区艺术与社区居民的亲密互动。沈烈毅从个人户外互动装置作品《跷跷板·天梯》开始,先后分享了多位艺术家的社区与城市微改造计划。如在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新华社区公共艺术介入计划《细胞计划》中,街道就是艺术展的场地,通过在社区中见缝插针办展与居民互动的形式,在不破坏社区结构与环境的过程中,艺术家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就地取材,就境去材,艺术家在经意创作,而观众则在不经意间发现,使观众、居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无论从个人的艺术创作,抑或策展实践,沈烈毅都在践行着他对公共艺术与城市生活关系的理解。这种艺术不经意间的在场,恰恰给予了人润物无声的滋养。


41.jpg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深圳社科院人文研究所研究员任珺从公共文化政策与城市文化发展的角度作以公共艺术激发场所活力与精神的分享。在任珺看来,能够称得上世界级的知名城市不仅因为它们的经济实力和所拥有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建筑,还源于城市与艺术共生的那些美好的空间和街角。以公共艺术激活城市活力,通常以街区和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营造为重点。全球化的邻里街区,不仅体现着所在城市文化的本土化表达,也是其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需求融合探索的实践成果。任珺研究员随后分享了深圳市近些年在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空间,提升公共空间文化艺术品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42.jpg


大同古城東南邑·历史文化街区


43.jpg


东南邑 和阳里


在加速连接的新时代,大同当代艺术季为大同古城東南邑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中开辟出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以期以慢助快,复兴本土文化内在更绵长,也更历久弥新的力量。此次大同当代艺术季将持续至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