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2 浏览量:110
2024年11月15日,一座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级文旅地标,一座志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明珠”的博物馆在澳门正式亮相——由保利文化与美高梅联合打造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在澳门美高梅天幕广场举行开幕式。首展“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同步向公众开放。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吕玉印,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刘显法,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徐碚,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张浩,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波,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及执行董事冯小峰以及澳门政府部门、教育界、文旅界和商界等领导、社团团体代表、国内及海外文化艺术博物馆及文化机构代表、驻华欧盟大使、多国驻港澳领事等,超过200位重要嘉宾出席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及执行董事冯小峰主持开幕式。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及局长李群以视频致贺词
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及局长李群通过视频为开幕式致贺词。他表示,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蕴藏着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保利美高梅博物馆”的落成,对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服务大湾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与世界交往交流的前沿阵地,澳门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保利美高梅博物馆的落地,是保利集团响应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文化使命的重要实践。“保利美高梅博物馆”未来将努力成为连接粤港澳三地、连接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多元经济文化发展主导下,积极发挥其“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角色,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机遇。保利美高梅博物馆的落地,是保利文化与美高梅以文化为纽带,矢志融合资源优势,将中国文脉意蕴与科技融合,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体现。未来博物馆也将以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与对外交流的窗口门户,将美高梅旅游休闲优势与保利文化艺术资源创新转化,让国际透过澳门聆听世界文化脉搏。
此外,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作为“蓝色飘带”首展策展人,通过暖场视频分享了此次展览的策展理念与未来展望。他表示展览旨在通过文物与艺术的结合,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期待博物馆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的见证下,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与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琼共同为“保利美高梅博物馆”揭牌
嘉宾致辞结束后,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的见证下,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与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琼为“保利美高梅博物馆”揭牌。为了增添这一仪式的文化韵味与独特性,活动现场特意选用了中国传统非遗工艺——景泰蓝点蓝作为揭牌方式,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妙绝伦,更与博物馆“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的主题相得益彰,寓意着中华文化的深远流传与海洋文明的无限探索。
季风启航:海丝之源的壮阔探索
作为落户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澳门的文旅新地标,“保利美高梅博物馆”首展“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主题,通过海洋考古的视角,引领观众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海丝遗梦之旅,探寻那些沉睡在海底的历史秘密,感受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览现场
“季风”单元——一个关于海丝起源与航海探索的奇妙世界。当人类初次将目光投向那片浩瀚无垠的蔚蓝,心中既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也伴随着对自然界磅礴力量的深深敬畏。我们的祖先,在探索这片广阔天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海洋的独特遐想。
在这片蔚蓝之中,有一位海神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妈祖。妈祖,这位被万千渔民视为生命守护者的海神。常有人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必然有妈祖庙的存在。”而提到妈祖庙,就不得不提到澳门这座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璀璨之城。在澳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妈祖庙——妈阁庙,距今已有逾500年历史。每年的祭祖典礼,都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围绕妈祖形象,策展团队别出心裁,在展厅的一侧精心布置了一处互动艺术装置。观众站在装置前,只需轻轻录入自己的肖像,一场奇妙的魔法便悄然开启。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每个人的面容被巧妙地融入妈祖的吉祥图像之中。更为神奇的是,每个人的形象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服饰各异,就连背后的海洋景象也随之变幻,仿佛每一幅画面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这一创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古老的妈祖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还让年轻人以更加亲切、有趣的方式接触并爱上传统文化。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展厅里,妈祖的形象不再只是遥远的神话传说,而是成为了一种触手可及的文化体验。
古老时代,航行于茫茫大海的人们,面临着两大根本性的挑战:“我此刻身处何方?”与“我应如何指引航向?”早期的航海天文,依靠的是星辰的指引、海洋的流动、风向的变幻,以及世代相传的经验与智慧,利用诸如牵星板、指南针日冕仪等传统方法勘测方向。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清末铜胎珐琅指南针日冕仪是十九世纪末中国制造的可计时日晷仪,用于航海和天文研究。晷盘为圆弧形,圆弧中间放置水平管,晷盘一段为指南针,另一端立一铜架,架上悬挂铅垂线,借助水平管和铅锤线可以调节日晷水平。在晷盘另一端和直立铜架之间连有一斜线,为晷针。调准日晷方向和水平后,斜线在指时盘上的投影即为当时时刻。
展厅名船模型
若要远航至更辽阔的海域,除了持续迭代的航海技术,船只本身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古代木船的制造艺术绚烂多彩,其中沙船、鸟船、福船与广船,作为航海木帆船中的翘楚,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船”,它们各自独特,彰显了中华造船的智慧与辉煌。据历史考证,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赫赫有名的宝船,其原型正是福船。本次展览也展出了福船的复原模型,宋代学者徐梦莘在其著作《三朝北盟会编》中所赞誉,福州所造海船堪称上乘。值得一提的是,福船的水密隔舱工艺早在2008年就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展出的另一艘广船复原模型,其制造中心则位于广州,这两类名船在风帆设计上便展现出显著差异,广船的风帆形如折扇,以其首部低垂、尾部高耸、上部宽阔、下部狭窄及尖瘦底部的独特造型,特别适宜在浩渺的南海及广阔的大洋中破浪前行。正如古语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标志性的中国名船,不仅是中国航海技术的杰出代表,更是古代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技术支撑。此外,据博物馆专家介绍,澳门当地的工匠至今仍沿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船帆与船只,传承着这份珍贵的航海文化遗产。
展厅船模型
文脉绵延:海丝文化的深厚积淀
穿过“季风”单元,来到“文脉”展区。在这里,以水下考古为线索,以文物为展示重点,沉船、出水文物、古港遗迹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精美的陶瓷展品。从青花瓷到粉彩瓷,从元到清,这些陶瓷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更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来自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元青花凤穿花卉纹玉壶春瓶惊艳亮相,成为这段辉煌历史的生动见证。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元青花的巨大魅力在于,其装饰风格既蕴含了鲜明的中原文化韵味,又巧妙融合了草原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元素,是一种可以引起全世界人民灵魂深处共鸣的艺术。这只玉壶春瓶上青花纹饰繁多,构图饱满,层次分明,上下呼应,在该瓶腹部绘有展翅飞翔的凤凰穿梭在花卉之中。凤凰象征着吉祥、美好、高贵,体现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厅OLED展示
不止如此,作为海捞瓷的元青花凤穿花卉纹玉壶春瓶有着特殊经历,它们曾沉入海底,被海流、泥沙冲击,甚至一些海底生物依附在瓷器上生长,瓶身上的釉色与纹饰已经变得灰暗。为了重现其原本靓丽的釉色与纹饰,策展团队引入OLED技术,通过屏幕的触控功能,观众可以用手擦去瓶身上海洋生物附着物的影像,甚至可以360°旋转瓷瓶,让观众感受到数字化表现出来的生动形象。
展厅OLED互动
在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内,OLED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它不仅仅是一种展示手段,更为文物赋予了新的生命。当文物与前沿科技相遇,焕发出勃勃生机,如同一部部史书,诉说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彰显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见证。
交织辉煌: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如果说“文脉”单元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多样性,那么“交织”单元则是这种多样性达到巅峰的展现。在这里,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
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大幕开启,葡萄牙人来到东方,在明嘉靖三十六年时,入居澳门经营海外贸易,广东政府官员利用澳门设立贸易特区,引进外商经营海外贸易,推动进出口贸易。中国商品是澳门兴起的支点,中国丝绸、瓷器等传播到全球。在这场经济与文化的大交融中,货币的多样性成为了不可忽视的见证。此次展出的不同货币类型,如五十两重的银锭,其上镌刻的“通关口岸”字样,默默诉说着它们见证的历史;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货币流通需求的日益增长,如金条金叶等新型轻薄货币应运而生,其便于携带与分割的特性极大地加速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不仅广泛应用于民间交易,更深深融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体系与海外贸易之中,见证了那段东西方经济深度交融的辉煌岁月。
首展“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与近20家国有博物馆及国际文化艺术机构合作,展出共184组、228件珍贵文物馆藏及国内外著名当代艺术珍品,当中亮点包括圆明园四兽首铜像。
本次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圆明园四兽首铜像的重聚。四兽首来自于十二生肖喷泉铜像,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中国工匠铸造而成,既有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又有西方造型艺术特点,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典范。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设计之初,郎世宁等人的设计稿中并没有十二生肖,而是具有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由于乾隆皇帝觉得有悖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他们重新设计。郎世宁等人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才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
牛首、虎首、猴首、猪首,这四件铜像静静地伫立在玻璃展柜中,而背后的巨型LED屏幕则通过光影科技,将点点星光汇聚成圆明园海晏堂的壮丽景象,其余兽首也仿佛穿越时空,一同“回家”。这一幕令人震撼,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物所历经的沧海桑田、时代变迁。
联结未来:海丝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步出“交织”单元,踏入“联结”展区,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之前引领我们超越了历史的回溯不同,这一单元转而聚焦于当下与未来的对话。此处的核心,是一系列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灵感的当代艺术作品,它们不仅是对海丝精神的深情致敬,更是这一古老文化脉络在新时代的创新与传承。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艺术家对文化多样性尊重与包容的深切体现,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些艺术瑰宝中熠熠生辉。
展览现场
在这一系列璀璨之中,当代陶瓷艺术家白明的《生生不息》颇为引人注目。朴素的青花藤纹饰蔓遍布器身,连绵不绝,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穷的动势,其装饰语言纯粹而富有生命力,既承袭了东方古韵,又独树一帜,展现出当代瓷器的独特风貌。
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间的洗礼同样在当代设计中找到了新的诠释方式。徐结根的作品《听观照》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汝窑的温润与现代设计的创新,瓶身双耳如同坐禅之佛,触之温润如玉,听之空谷传响,实现了触觉与听觉的跨界交流。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视觉审美,更让观众在“摸”与“听”之间,体悟到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共鸣。
这些艺术作品,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手法,让海丝文化在当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文化的传承,正如那奔腾不息的河流,唯有不断吸纳新时代的创意与智慧,方能浩荡向前,生生不息。
吴高钟 《漂流瓶-100年》
在这股当代文化的潮流中,一件特别的当代艺术装置——漂流瓶,以其独特的存在,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桥梁。漂流瓶中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5000封深情厚意的信笺。这些信件犹如穿越时空的使者,满载着对未来百年的热切期盼与真挚祝福,被慎重地封存其中。它不仅象征着海丝精神中探索未知、勇于交流的勇气,更寓意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共同发展。这些放入漂流瓶中的信件,将在百年后打开,作为时间与空间的信使,让后世得以聆听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共同梦想,深刻诠释“共生”的真谛。
穿越海丝遗梦,共赴文化盛宴
随着“蓝色飘带”的绚丽启幕,“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将持续通过现代建筑语言,结合中国传统非遗工艺,实现“中西合璧、古今交融、虚实结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艺术呈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航海者的勇敢与智慧、可以领略到海丝沿线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交融的辉煌与璀璨。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思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让海丝精神焕发新的光彩。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它让我们在探索海丝遗梦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的力量与价值。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9月,期待各位观众走入“保利美高梅博物馆”,透过澳门聆听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对话的脉搏。(文_韩晓雪)
国艺快卖网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