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国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艺资讯
分享到:

守正出新书“伟业” ——记“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

发布时间:2021-07-20 浏览量:1030

    1626734455_493_afile.jpg


    展览海报


      从展览主题出发,让新文艺群体书法家题写展标;创建优秀作者电子资料库,从中选取优秀作者保证高质量创作;书法作品成“组”出现,努力“破圈”走向大众;书法家走出书斋挖掘故事,自撰文颂扬革命烈士精神……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如何以“守正出新”之理念,用书法讲述百年党史故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书协共同举办“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展览分为“百年辉煌”“崇高信仰”“光昭九域”三大篇章,采用浸入式感受、体验式书写、主题性创作的策展理念,运用整体、联系、开放的系统思想和“宏观叙事”“微观描述”的策展手法,构建了以主题思想表达为中心的集体创作模式,于“守正出新”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月19日,“百年辉煌”篇章、“崇高信仰”篇章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7月2日,“光昭九域”篇章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展出。


      一、以“守正出新”之理念,策划“伟业”大展


      5月23日,中国书协公众号推出“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的展览预告,预告中刊发出的带有展标“伟业”的海报即刻引发了观众的好奇之心,纷纷猜测这端庄有力的“伟业”二字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但是这一次,大家都猜错了。其实,从“伟业”二字的题写可略窥中国书协举办此次展览的“守正出新”之理念——不同于寻常展览一般由名家、大家书写,此次展览策划委员会从贴合展览建党百年的正大主题出发,在众多书法家中筛选出最适合此次展览主题书风的作者——程志宏,尽管他只是一名出生在山西吕梁革命老区,长期在河南、山西等地基层从事书法学习、创作和教育工作的新文艺群体书法工作者。程志宏坦言:“在书法界,我是一个基层小兵,几个月前,接到本次重大主题展览的入围通知,同时要求为这次大展书写展标‘伟业’,我既感到非常荣幸,更感到肩负了沉甸甸的责任,经过数次打磨最终完成作品。几周前,我看到中国书协的展览预告,我写的展标被印在海报上,庄重的请柬上也采用了我写的字。能得到这么重要的学习、展示、交流的机会,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正是新时代党的文艺政策,让我们基层文艺工作者切实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每个人都了不起’。”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介绍:“在此次展览中,把书法展示的舞台留给了新文艺群体——基层骨干书法家占到了70%以上。”


      展标由新文艺群体书法家题写还只是此次展览“守正出新”理念的一个前奏,此次展览的作者更是与中国书协举办的其他面向社会征稿的展览不同,是由中国书协定向提名产生——此前,根据作者近年创作业绩及当下水平,由中国书协各专业委员会、各省书协、中国书协相关职能部门报送名单,中国书协再集中进行审查,最后形成一个有800余位优秀作者的电子资料库,录入作者基本情况、近年创作成果及代表性作品数幅,此次展览入围作者即是由专家从电子资料库中选取而来。


      除此之外,在展览现场可以看见“守正出新”之处比比皆是,可见中国书协在展览策划上下足了功夫。谈起此次展览策划的初衷,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说:“中国书协作为专业性人民团体,必须要以做人的工作为中心,要把‘出精品、出人才’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其中主题性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书协要用主题性创作来引导书法家关注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创造出真正符合时代需求、深受人民群众喜欢、给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在李昕看来:“主题性创作其实为当代书坛提出了时代命题——书法家该如何深深地扎根人民?中国书协该如何引导书法家创作?这就要求书法家不能简单地把主题性创作作为政治口号、口头的政治任务,而是把政治性要求和自身认识相贯通起来。”展览的三大篇章,即以三种不同形式将书法家、书法艺术与庆祝建党百年这一宏大主题进行了贯通。


      二、“百年辉煌”:述纪洪业 承颂华章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百年辉煌”篇章,作品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以时间为线,以大事件为点,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阶段的153个党的重大事件和伟大工程进行主题性书法创作,艺术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百年历程。


      在“百年辉煌”篇章中,书法作品以“组”的形式展出——每一个事件都配有“事件意义”的说明,有小楷书法家以小楷书写的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事件辞典》等权威出版物的“事件介绍”,以及书法家书写的事件相关标语、诗词等巨幅书法作品。这种“三段式”的展示,目的是为观众奉献出一场政治导向正确、史料真实可信、全民共赏的党史主题性书法展览,让普通观众也能准确了解到每件书法作品所书事件背后的故事,以更好欣赏、理解作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举国欢庆的节点上,如何让书法‘出圈’,发挥书法的记言录史、纪事本末功能,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和辉煌成就,让书法走进大众视野,是此次展览策划所考量的因素之一。”此次展览策展委员会成员李宁说。对于让哪一位书法家书写哪一事件,中国书协在策展时又进行了细致安排。譬如“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事件由书法家刘洪彪书写,一方面是因为刘洪彪就出生于这一事件中的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另一方面,“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罢工斗争,其所具有的开创性与刘洪彪所善的草书之创新性相呼应。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由于身体原因如今已几乎不参加书法展,当知道此次展览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的主题展时,沈鹏毅然答应创作。作为当代书坛巨擘,沈鹏进行开篇“中国共产党成立”事件的作品书写,沈鹏多番思考后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句,他认为这一句最适合歌颂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工作人员看后也认为的确如此。在书写完成后,虽没有笔法、字法等错误,但是沈鹏自认有两字书写不满意,又提笔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此次展览中,老一辈书法家细致严谨的书风以及扎实的文学素养让人敬佩。


      书法家王友谊创作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事件的作品,是身患重病的他在进医院透析前创作的小稿,原本打算从医院回来后再写一幅,却再也没能回来。6月13日凌晨,王友谊与世长辞,因而这幅作品成为了王友谊的绝笔之作。站在这幅作品面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展览上,除了老一代书法家贡献的精品力作,中青年书法家也交出精彩书卷。青年书法家虞晓勇在接到创作任务后,反复阅读文献,还找到大量相关资料,了解事件始末,而后创作了毛泽东同志的《共产党人发刊词》(节录)。由于感受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强烈的民族使命感,虞晓勇选择魏碑中偏于雅正一路的风格,展现红色文献的庄重。对于笔形的处理,则讲究藏露相兼,使得书写既有动感,又富于含蓄的韵致。“书写形式的择用,必须建立在对文本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此次展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创作训练机会。”虞晓勇说。


      三、“崇高信仰”:以微观视角再现壮丽史诗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展出的“崇高信仰”篇章,以崇高信仰为指引,深入挖掘党史,探寻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革命先辈事迹,以微观视角再现为党和国家奋斗、奉献、牺牲的革命先辈的壮丽史诗。


      李昕认为:“书法家始终不能忘记是为什么而写,一个人永远不能和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政治脱离关系,所以书法家一定要走出‘小我’,走出书斋,面向更广阔的大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正是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后发出的感慨。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除了有笔墨之功,还要有文本之理。”在这一篇章中,中国书协对书法家提出了自撰文的要求,鼓励各地书法家走出去,走进革命烈士纪念地进行深入挖掘,在进行深刻了解后撰写出相关文章。中国书协组建了撰文指导小组,小组中几十位相关专家对各位书法家的文章进行指导、审核,文章审核不通过者会被取消入展资格。在此次展览学术主持李刚田看来:“要求作者自撰文本,这对当下习惯抄录古人诗文的书法作者来说,是一次考验,不但提升作者文学创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撰文,强化了作者书法创作中的文本意识。”


      烈士袁国平是湖南邵阳人,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41年,在皖南事变的战场上牺牲。书法家陈寰就出生在邵阳,袁国平烈士的光荣事迹是他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身受重伤,为了不拖后腿,毅然决然举起手枪对准自己扣动扳机,践行了“如果我们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的阵前誓言。袁国平的英勇事迹给陈寰留下了深刻记忆。在接到中国书协的展览入围通知后,陈寰希望用自己的笔让更多的人知道袁国平的英勇事迹。于是,他先在网络查阅资料,查看相关的文章和视频后,又走访了邵阳市党史馆、邵东市党史馆查阅史料。但是他认为只看一些资料还不够深刻,于是,陈寰又进行了实地走访,去到袁国平烈士故居,和当地领导、老百姓进行多次沟通交流。走访后,陈寰说:“起初,查到的资料比较单一,数量也不多,但随着调研的深入,以及实地瞻仰,让我对烈士的了解逐步深入而立体了。作为一个书写者,当我置身于烈士故居,和当地老百姓聊起革命先烈的故事时,是心灵的洗礼和深刻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经历。”


      来自安徽的书法家杨文浏接到展览入围通知后,头脑中第一时间便跳出“崔筱斋”三个字。杨文浏曾在安徽省长丰县党史研究室工作10余年,对县内党史人物较为熟悉,印象最深的就是建立合肥地区第一个党支部、领导双河暴动的崔筱斋。“在那个革命发展尚处艰难的时期,崔筱斋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心忧天下,胸怀大义,宣传革命思想,在肥北大地书写了红色传奇。”杨文浏说。手边虽然有些关于崔筱斋、关于北乡支部的资料,但是为了进一步撰写好文章,杨文浏又前往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县党史研究室查阅相关资料。杨文浏通读了搜集来的所有资料,在感动中渐渐明晰了创作的主体思路——以关键的时间节点串起关于崔筱斋一生的重要事件,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力求既尊重历史事实,又能将崔筱斋写得丰满伟岸、有血有肉。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杨文浏以自己较为擅长的小字行书完成。因为是命题创作,在书写过程中,杨文浏说:“不追求‘国展’作品对技法的呈现,更多的是追求几分畅达婉转,几分笔下的力实气空之感。”“对于完成自撰文的书法创作,用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写白话文与诉说当代故事,如何做到艺术形式、风格与文本内容统一和谐、相辅相成,也是对作者的新考验。”李刚田说。


      在不断努力挖掘下,书法家以微观的视角再现了一幕幕感人心魄的生动画面,一个个为了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身影,为中国共产党党史提供了一份书法形式的史实文献。


      四、“光昭九域”:墨痕依旧 百年如新


      “光昭九域”篇章,精选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伟人手迹及及鲁迅、沈尹默、茅盾、郁达夫、徐悲鸿、容庚、启功等近现代文学艺术界巨匠的墨迹手稿56件,辅以38位书家主题式创作,通过文献史料与当代翰墨的一品一貌式展陈,深描觉醒年代的理想信仰之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时,回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是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光昭九域”篇章开篇展出的即是马克思的珍贵手稿,该手稿是马克思于1870年5月31日,在英国曼彻斯特恩格斯家中做客时写给女儿燕妮的信。在这封信中,观众得以看到马克思的柔情一面,“我的感冒还没有完全好”“当我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可恶的弗雷德不断地打扰我”“小达金斯是星期六晚上来的” ……事无巨细,马克思对女儿的温情满满跃然纸上。在不大的几张纸上,马克思的英文钢笔字迹娟秀飘逸,书法家夏云将这封信的中文翻译用端正小楷进行了书写,以此致敬马克思。


      在此次展览中,还展出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当年征集到的第一件毛泽东手迹——《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泽东诗词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她丈夫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惊梦》。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作词一首为赠:“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另一件展品《致叶恭绰的信》和《沁园春·雪》则是毛泽东致学者、书画家叶恭绰的回信,并为其题写了著名的《沁园春·雪》,该词赞美了壮丽的北国风光,表达了一代伟人崇高的革命气概和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除此之外,朱自清《论自己》、陈独秀《孔子与中国》、鲁迅《藤野先生》、茅盾《复工条件》、赵树理《登记》、启功《唐写小说残本》等手稿在展览上一一呈现。


      墨痕依旧,百年如新。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充满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意志的力量、人格的力量,由此形成的精神长河早已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