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国艺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艺资讯
分享到:

丹青“国宝”齐聚:“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展亮相杭州

发布时间:2022-03-28 浏览量:1251

1.jpg


展览海报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工作历经漫漫17年,走访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收录12479件(套)中国绘画藏品,如千里江山图、货郎图、捣练图、听琴图、送子天王图……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是迄今藏品收录最全、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于3月10日正式开幕,丹青国宝因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重新相聚于浙江美术馆,是迄今为止最全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展。


2.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现场


2022年3月10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是习近平同志2005年亲自批准,17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大系”至今共收录海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12479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藏品收录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3.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汉唐奇迹”展厅


4.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宋韵无尽”展厅


5.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宋韵无尽”展厅


展览分为“盛世修典”“久久为功”“大国宝藏”“转化发展”四个板块,利用图像、文字、新媒体科技等多元化展示手法,呈现了“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展览里集中亮相的1500余件先秦汉唐、宋、元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重要团聚,更是实证中国美术史博大精深的生动实践。


6.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无界之境”展厅


7.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无界之境”展厅


8.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无界之境”展厅


在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学把利用全球领先3D石窟复原技术等比例复制的中国四大石窟——敦煌、云冈、龙门、大足,以及四川安岳石窟和浙江杭州西湖石窟中的若干个典型洞窟,和唐代佛光寺的数字化成果,汇聚到“东南佛国”杭州,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石窟艺术、建筑艺术对历代绘画的深远影响。


9.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转化发展”展厅


同时,本次展览以“艺术+科技”为理念,特甄选来自浙江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院校的近10组优秀数字艺术作品联袂展出,以“数字化共享”为宗旨,通过使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动态捕捉、眼动仪等科技手段,赋予传世古画新的艺术生命,展现了在高新科技发展引领下,当代高校学子艺术创作的新探索。


10.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现场


作为浙江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文化项目之一,本次展览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意义特殊,规模空前。展出内容分布于浙江美术馆1、4、5、6、7、8、9、10、11、12号厅及天光长厅、藏品陈列展厅,总展陈面积近一万平米,是近年来浙江美术馆举办的体量最大、使用展厅最多的同展期同一主题展。

本次展览于3月10日正式开幕,将持续至4月20日。


第一部分 盛世修典(中央大厅)


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 2005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批准,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11.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现场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共收录海内外 260余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 12479件(套)。其中国内藏品 8910件(套)、国外藏品3569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先后编纂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 66卷 240余册。这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藏品收录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12.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现场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被列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并被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务院台办、国家文物局、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等各级各部门领导,以及海内外众多文博机构与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的取得,促进了我国的艺术、文化与学术建设,提升了我国的文化形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实施好这项工程,对于繁荣中国美术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现场


第二部分 久久为功(四号厅)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国历代绘画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艺术的瑰宝。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代绘画拥有过辉煌,遭遇过浩劫。新中国成立后,她迎来新生。而今天,她又昂首走进新时代。一部中国绘画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第三部分 大国宝藏(五~十三号厅)


17年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坚持最接近原作的影像标准,采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收集了全世界涵盖绝大部分中国绘画精品佳作的数字化图像。为确保最佳出版品质,项目组反复调图校色,力求精准再现原作神韵。今天,在这里展出的是“大系”之“先秦汉唐”“两宋”“元代”三个单元的编纂出版档案中,用于校准工作的高保真调图校色打样稿。通过这些打样稿,展示了一个传统原作展览所难以实现的、超越时空阻隔的中国绘画史。


14.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汉唐奇迹”展厅


15.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汉唐奇迹”展厅


16.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汉唐奇迹”展厅


17.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汉唐奇迹”展厅


18.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汉唐奇迹”展厅


汉唐奇迹(先秦汉唐绘画)


中国绘画起源甚古,很早即有了以线条为造型基础的美学特征,并以“状物形”为基本方向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到汉代,绘画艺术由“概念性刻画”逐渐演变成“写实”风格,呈现出重大的形式转折。如人物画,从僵直、无生命的状态变得“气韵生动”,宛如发生了“奇迹”。汉唐以降,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更多民众在美术舞台上显露头角。山水、花鸟也逐步摆脱原先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依附地位,在中晚唐时期发展为独立的画种。

此一阶段,宫廷贵族及士大夫阶层之中鉴赏与收藏群体的逐步形成、宫廷画师与民间画工等职业创作队伍的日益壮大,绘画艺术广布于宫殿、祠堂、寺观等社会公共空间及各种民间生活场景,使艺术审美逐渐成为社会的集体意识与普遍风尚,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


19.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无界之境”展厅


20.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无界之境”展厅


21.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无界之境”展厅


22.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无界之境”展厅


23.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无界之境”展厅


无界之境(敦煌黑水城绘画与3D复制典型洞窟等)


从两汉、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在帝王皇室的皈依垂范与上层社会的推波助澜下,佛教与本土儒教、道教等相融合,寺院营建热潮遍及全国,随之演变成为规模空前、旷日持久、社会广泛参与的美术运动,催生了数以千万计的融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美术空间。其中,石窟寺因其体制雄伟、演替有序,成为宗教理想所幻出之一大美术渊薮。藉此,原为统治阶级把持的国家美术资源,大踏步走入社会民众之日常生活。


24.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宋韵无尽”展厅


25.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宋韵无尽”展厅


26.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宋韵无尽”展厅


27.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宋韵无尽”展厅


宋韵无尽(五代宋辽金绘画)


经过五代时期赓续创新,宋代绘画的“再现”技术进一步发展,几近“诸法皆备”,被推尊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滥觞于唐代的山水画,不仅形容朴茂、四时兼备,而且尺度纵横、气韵生动,充分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世界的整体美学把握。同时,人物画技法更趋精微、取材更显广博,体现出“以图鉴史”的磊落格局;花鸟画则承接西蜀、南唐之流变,工整与野逸俱至,成就数百年不辍之盛景。至此,中国绘画充分展现出寄托中华民众俗世情怀与终极梦想的艺术伟力,成为维系民族自信、构建国家共识的重要支柱。


28.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桃源春晓”展厅


29.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桃源春晓”展厅


桃源春晓(元代绘画)


元代是中国绘画的分水岭。

与唐宋时期相比,元代绘画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作为统治中心的北方地区,金代所遗留的北宋绘画样式仍保持了强大、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元代官方或庙堂趣味的代表。而在江南地区,原本依附于朝廷的宫廷画师及民间画工重新寻找自己的历史定位。于是,以“写意”为追求的文人画传统,崛起为绘画的主要类型,绘画和书法的言志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极大提升了绘画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在逐渐消逝的岁月里,共同构筑起永远的桃源胜地。


30.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转换发展”展厅


31.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转化发展”展厅


第四部分 转化发展(一号厅)


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大系”工程跨越“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四个五年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扎实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浙江大学将继续努力,为打造世界一流的艺术学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新的贡献。


32.jpg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之浙江美术馆一景


据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践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将陆续开展一系列展览活动。除本次浙江美术馆大展外,今年5月,“大系”将走进“红船启航地”浙江省嘉兴市,融聚嘉兴特色,打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嘉兴样板”。下半年二十大召开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专题展览,以史为脉、以美为媒,充分展示浩瀚深邃的中华文化精神。


部分展出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33.jpg


引路菩萨图 大英博物馆唐 佚名 绢本设色 80.5×53.8cm  先秦汉唐 英藏敦煌藏经洞出土图像


34.jpg


唐人宫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 佚名 绢本设色 65×103cm 先秦汉唐 台北唐画第二卷 第一册


35.jpg


匡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梁 荆浩 绢本设色 185.8×106.8cm 宋画全集第四卷第一册


36.jpg


乞巧图 大都会博物馆 五代 佚名 绢本设色 162.0×111.0cm 宋画全集第六卷第三册


37.jpg


八达春游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梁 赵喦 绢本设色 161.9×102cm 宋画全集第四卷第一册


38.jpg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范宽 绢本设色 180×104cm 宋画全集第四卷第一册


39.jpg


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郭熙 绢本设色 158.3×108.1cm  宋画全集第四卷第二册


40.jpg


岁朝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赵昌 绢本设色 103.8×51.2cm  宋画全集第四卷第二册


41.jpg


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184.4×123.9cm  宋画全集第四卷第三册


42.jpg


大势至菩萨 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13世纪 佚名 绢本设色 155.5×62.5cm 宋画全集 俄藏西夏黑水城出土图像


43.jpg


虞山林壑图 大都会博物馆 元 倪瓒 纸本墨笔 94.6×36.9cm 元画全集第五卷第三册


展览石窟介绍:


47.jpg


云冈石窟第6窟南壁“文殊问疾”屋形龛


北魏(平城时代)  


摩崖石窟云冈石窟第6窟南壁


等比例高保真3D打印复制


原造像位于云冈石窟第六窟南壁门楣正中。第六窟为中心塔柱窟,东西宽约13.8米,进深约13.4米,窟高约14.4米。是云冈石窟中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有“中华第一伟窟”之称。“文殊问疾”表现的是《维摩诘经》第十一品“菩萨行品”的故事情节。整个屋形龛建筑构件逼真细腻,殿宇装饰豪华气派。屋檐帷幕之下,端坐着三位姿态各异的圣者,分别是释迦牟尼、文殊和维摩诘。特别是维摩诘居士,头戴尖顶帏帽,身着大氅,右手举麈尾,侧身似与菩萨对话,神形兼具。这幅雕刻场面是云冈石窟现存28幅《维摩诘经》变相雕刻中保存最完整、最宏大的一幅,也是云冈石窟佛教故事造像的上乘之作。其龛形刻画的建筑形象是研究北朝建筑史的重要图像资料。


48.jpg


龙门石窟古阳洞四大北魏龛


北魏(洛阳时代)   


摩崖石窟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


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


原四大龛位于古阳洞北壁上层,距地有五米余高,是古阳洞中有计划布局开凿的最早龛像,亦是龙门石窟造像之始。东起分别是始平公造像龛、魏灵藏造像龛、杨大眼造像龛以及N134龛(北第134龛)。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三座造像龛均为一佛二菩萨三尊式组合。主佛着袒右式袈裟,具有中亚服饰特征,与云冈石窟一期二期风格相承继。N134龛内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佛已改着褒衣博带式双领下垂佛衣,下摆密褶稠叠,此为孝文帝汉化改革政策在龙门造像服饰上的反映,表明北魏造像进入了全面汉化的时代。

这四座佛龛是古阳洞造像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形象、细腻的雕刻手法、繁复的装饰艺术、高超的技艺水平,反映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南北交流、东西融合的盛况,丰赡粹美,难以言表。三大龛造像随龛雕凿的造像题记碑,也是入选“龙门二十品”的北魏书法圣品。


49.jpg


敦煌莫高窟第57窟


初唐  


摩崖石窟莫高窟第57窟


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


原窟开凿于7世纪30年代,属于中小型洞窟。其前室已毁坏,仅保存甬道与主室,洞窟顶部为覆斗形,平面为方形,西壁开有一佛龛,是一个典型的殿堂式洞窟。西壁佛龛为一个双层龛,平面特点是大开口浅龛的中部又退进一层较深的龛,形成凸字平面。双层龛是隋朝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龛形,到唐代初期,有些洞窟还采用这种龛形,到晚期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双层龛可增加佛龛的面积,使塑像看起来不太拥挤。佛龛中的塑像是一佛二弟子四菩萨。


57窟规模虽小,然彩塑和壁画都展示出细腻精妙的艺术特征,为初唐时期敦煌石窟的代表窟之一。敦煌研究院对洞窟的三维重建和壁画保真复原,充分展示出博大精深的敦煌石窟艺术。


50.jpg


敦煌莫高窟第45窟


盛唐  


摩崖石窟莫高窟第45窟


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


原窟开凿于盛唐。覆斗形顶窟,西壁开深龛,四壁满绘壁画。


西壁龛塑像,原系九身,龛外两侧力士像已毁,现存七身,为唐代的原作,是唐代雕塑艺术杰作。塑像以佛像居中,左右纵向对称列侍弟子、菩萨、天王,尊像人物因身份不同,静动、文武并俱,表情气质截然有别。左右两侧的菩萨造型,头束高髻,赤裸上身,斜披天衣,腰束长裙,长裙衣纹一头上提,一头渐下渐没,从两腿间后飘,细节精彩,为敦煌盛唐塑像的杰出代表。北侧的天王发髻高挽,浑身铠甲严身,左手叉腰,右手握拳,眉头攒起,浓眉高扬,双目圆睁,鼻子硕大,两颧隆起。宽大的下巴,粗壮的脖颈,浓重的黑眉,上翘的胡须,密集的鬓毛,无不表现出胡人将军威风强悍的特点,是盛唐塑像凛凛写实风格的卓越代表。龛顶龛壁满布壁画:龛顶绘释迦牟尼、多宝二佛并坐;南壁北壁各分排绘菩萨十一身。

此窟的左壁(南壁)绘有观音经变,右壁(北壁)绘有盛唐画观无量寿经变,东壁门两侧壁分画观音、地藏菩萨像。作为敦煌莫高窟典型洞窟,其塑像、壁画,不论从造型特点,还是题材内容布局,壁画的构图、技法,都对唐以后其他地区的石窟寺有广泛影响。

南壁的观音经变,取材于《法华经》“观音普门品”。画面居中为观音菩萨像,面部丰腴,翠眉明眸,端庄慈祥,披帛随身,璎珞璀璨环绕,艳而不俗。两侧上部的观音三十三身,是观音菩萨变成三十三种不同人物为不同的信士演说佛经;下部的有求必应、救苦救难场面,写实性极强,其中监狱图,航海遇难图,砍头图,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图,商人遇盗图等,画面描绘生动、惊心动魄,皆可被视作对唐代现实社会的真实描摹,是中国唐代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成就。

北壁绘的观无量寿经变,画面主体为“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现出一片宫殿楼阁,曲栏平台,气势磅礴,辉煌壮丽。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观音、势至菩萨分列左右,圣众围绕,庄严肃穆。平台上乐队分列,演奏法乐;舞伎挥臂击鼓,踏脚而舞,巾带旋转,节奏激扬,迦陵频迦(妙音鸟)亦拨弹琵琶,载歌载舞,表现圣众们沉浸于蕴含哲理的法音法乐的自在情态。两侧绘有“未生怨”故事和“十六观”。左右两侧壁画构图为自下而上排列的连环画式。左侧的“十六观”画面表现韦提希夫人因缘采用十六种观想法,往生西方净土故事。其人物、故事、建筑、场景,反映出中国绘画的卓越创造力和写实能力。


51.jpg


大足北山观无量寿佛经变相龛


晚唐  


摩崖石刻大足石刻北山佛湾第245龛


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


全龛造像据《观无量寿经》。规制宏大,构图严谨,刻工细腻,人物多达580余尊,经幢和楼阁建筑42座,各种物件四百余件。

龛正中为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菩萨像,合称“西方三圣”。其上部刻“西方极乐净土”,中部刻“三品九生”,下部和龛外左右侧门柱刻“未生怨”及“十六观法”。此类题材在敦煌壁画中常见,并有大量粉本流传,绘刻不断。但依据其绘画粉本,如本龛精雕细刻者,实属少见。


52.jpg


安岳石窟毗卢洞“紫竹观音”像


宋代  


摩崖造像安岳石窟毗卢洞石刻造像第5龛


观音经变龛之主尊紫竹观音造像


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


该龛造像为“观音经变”题材,龛内左右两侧尚存明代续雕的“观音救难图”。

主尊造像为圆雕观音造像,位于龛内中部,半结跏趺坐,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镂空花冠,花冠中部为化佛;上身穿短袖薄纱,袒胸裸肘,璎珞垂坠于胸腹,下身着长裙,衣裙飘逸,富于动感,主尊造像于一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向左侧,左手撑叶面,右手放于膝盖上;左脚悬于莲台,脚踏莲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之上。俗称该造像为“翘脚观音”,又名“紫竹观音”。

巴蜀地区流行水月观音信仰,雕凿创自唐代的水月观音造像时间较早,因此在巴蜀地区现存水月观音造像较多。毗卢洞水月观音造像属巴蜀水月观音造像中的精品之作,其与同时期不同地域水月观音造像、壁画的呼应,说明中国佛教信仰和艺术传播交流时空的深广。

杭州西湖烟霞洞吴越观音像

吴越时期  

摩崖造像杭州西湖南山石刻烟霞洞洞口

等比例数字化3D打印复制

杨柳、白衣两观音立像分别位于烟霞洞口东、西侧,因岩雕成,守护烟霞洞主尊和十八罗汉造像群,承唐启宋,是吴越国造像中的瑰宝。


两身观音造像均头戴高宝冠,中饰化佛。背光的火焰纹和缠枝花草纹,具有典型的吴越国时期造像风格。东壁观音,俗称杨柳观音,面相长圆静雅。整体比例协调,以圆肩、平胸、鼓腹的形象将观音菩萨的悲天悯人、宁静慈悲刻画入微。右手执杨柳枝,左手执净瓶,身穿天衣,饰项链、璎珞、臂钏、手镯,延续了唐代观音造像的特征。西壁观音,俗称白衣观音,足踏祥云莲座,头戴风帽,身披大衣,面相圆润饱满,嘴角含笑,体态呈优美S形,双手姿态娴雅,交搭腹部,右手持念珠,与垂落的衣褶浑然一体,于庄严中透出亲和力,为后世流行的白衣观音形象,也开启了宋代观音造像新风。


杭州西湖飞来峰青林洞卢舍那佛会

北宋  

摩崖造像题记杭州西湖飞来峰青林洞洞口第5龛

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

北宋乾兴元年(1022)胡承德造。高146厘米,宽150厘米。壸门式花头龛,内浅浮雕卢舍那佛会的佛菩萨天王等造像共17身,技法高超,形象生动,为江南宋代浮雕精品。周边有苏颂、林希、西泠印社创社四英等七品访造像题刻。今年恰逢造像1000年,驻足观瞻,如愿殊甚。


杭州西湖飞来峰冷泉溪南岸布袋弥勒及十八罗汉像

南宋  

摩崖造像杭州西湖飞来峰冷泉溪南岸第68龛

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

利用自然岩势圆雕布袋弥勒及拱卫的十八罗汉群像,形象传神,结构完整,为江南宋代造像精品。其中布袋弥勒形象为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特有,有从神坛走入民间的亲切感,雅俗共赏,喜庆祥和,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