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5 浏览量:1640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发展的典型代表,它状似一条书脊,充分展现了古时都城建筑的规划思想和原则,是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由国家文物局牵头组织,并联合中国国家画院等单位开展的“中国画·画文物——2023北京中轴线主题采风写生活动”,是激活文物价值的新尝试,旨在以艺术形式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呈现文化遗产新韵。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形式之一,源远流长,至今已经形成了成熟且独特的艺术体系,无论是文化特征或是美学价值均独具一格。“以线造型”是人物工笔画明显的艺术特征,随着时代发展,人物工笔画技巧融入了诸多西方绘画元素,使其表现方法愈加多样化,极具创新性和装饰美。无疑,“中国画·画文物——2023北京中轴线主题采风写生活动”的开展,为人物工笔画与历史文物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而多维度、多角度讲述文物故事,对人物工笔画创新发展也具有一定作用。
在传统工笔人物画技巧基础上,结合不同历史文物的特点以及蕴涵的深厚文化,融入各种新技法,从历史文物的体态、质感、色彩、造型等鉴赏视角,将古时文物的各方面特征进行生动呈现,在有效激活历史文物同时,又能达到创新工笔人物画表现方式的目的,实现工笔人物画艺术与历史文物完美结合。
▲ 如愿(国画) 2024年 何佳芮
“以线造型”是传统工笔人物画主要的艺术表现方式,创作者通常采用墨色变化的线条将人物的面部表情、衣纹走向及身体态势等处的细节变化着重描绘,既能使得画中人物形象更加传神,又能在创作中将不同程度的线条进行交错、穿插处理,生动地呈现主体人物及其他事物的形态、结构、质感等,强调了工笔人物画艺术的真实性特征。工笔人物画《如愿》描绘的是少数民族老人毕生向往首都北京,如今实现了心愿,登上了首都的钟鼓楼。作品运用了细腻线条,生动且直观地描绘了老人的神态、身体态势、衣着纹样等,画中背景则是运用了较为流行的虚化法的表现方式,以抒发对钟鼓楼古建筑的独特情感,同时将画中的建筑虚处理或调整建筑固有色,对想要表达的内容深入刻画。从整体上看,作品画面结构、色调以及层次等方面处理均是为了突出画中老人形象,并营造具有虚幻朦胧的效果,以达到增强内容丰富性和情感画面层次性,使得整幅作品的画面更具氛围感。 ▲ 北京鼓楼一隅(国画) 2024年 何佳芮
虽同以北京鼓楼为背景,《北京鼓楼一隅》所表达的是当前的年轻人对历史有着深深的向往与好奇,并带着子女参观游玩,将这份敬畏传递给孩子,影响着下一代。如今,北京钟鼓楼是“网红打卡地”,众多汉服爱好者来到这里“打卡”纪念。这样的结合焕发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从工笔人物画艺术表现视角展现历史文物的价值,运用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从观察认识、形象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来看,工笔人物画不仅可以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又能通过工笔人物画所具有的独特绘画语言向大众彰显中华民族魅力,传递不同时期人们的社会意识,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这次的工笔人物画写生作品,围绕“中国画·画文物”项目主题进行创作,整体色彩并不艳丽,结构相对简单,但对主体人物的细节刻画仍是重点。在写生过程中,着重运用淡薄的颜色进行艺术渲染,从视觉上给予观者最直观的感受,也就是将“浓”与“淡”从画面整体颜色中进行区分,进而呈现出主体人物在庄严肃穆环境下的淡雅气质,以及绘画语言服务画面的特性,即使后期未再进行加工塑造,也能确保作品具有较高的完整性。构图上,也运用了当代工笔人物画追求写实的表现方式,目的是传递中国画独有的气韵,展现工笔人物画新风采,在此基础上尝试让文物“活”起来的实践,吸引不同社会群体共同参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中国画·画文物”主题活动不仅吸引了更多社会群体对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注,而且也向大众展示了全新的工笔人物画艺术形式,对工笔人物画艺术与历史文物的结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国艺快卖网——推荐